【#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欢迎阅读!

从泥土的芬芳里寻找教育的质感 ——读朱永通《教育的细节》有感自古至 今,教育就被认为是高高在上的,正是因为它的高高在上,它的神圣不可侵犯 性,有时候难免被人在心理上束之高阁。
外人只看到它的灯火辉煌,把它臆想成遥不可及的神话,却往往忽视了它 的泥土气”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进而不断枝繁叶茂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教育始终与生活难舍难分。
生活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教育的琐碎性,只有把这些琐碎一一咀嚼之后, 我们才能发现教育的真谛,只有当我们不再拒绝泥土的芳香的时候,我们才可 能找到教育的质感。
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是: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同样的,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们不该止步于眼前的苟且,更应该 追求诗和远方。
为了诗和远方,我们不得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成为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在教育场上尽情绽放。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喊着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然 而,真正能做到精细教育的,却少之又少。
教育与细节,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深陷琐事的泥潭,不能自拔,不 断丧失教育的本心;二是,教育脱离生活的琐细,成为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一书,如当头棒喝般敲打众人,让我们醍醐 灌顶,在教育这块硬骨头”上不敢半点松懈。
教育处处在,处处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隐藏在每个不起眼的角落。
把小事做到每个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 这或 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
这让我想到朱教授曾讲到的一个真实的教学故事,它讲到:
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某次堂课上,有三个男生 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
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 事。 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告诉他 的学生们,知识只有留在心中的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 永远擦不掉的。
下课后三1/3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见识了这位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 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一一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
林老师这种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教育的高明之处是,于无声处让 危险”无处遁形。
学校是讲爱的地方,因此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安全感和爱的示 范,教师要学会在严厉与关爱之间寻找平衡点。
对于迟到这种在学校司空见惯的行为,一般的老师会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 方式,比如让学生在班级内当义工,为班级做贡献,以此
将功补过”;而河南
的艾瑞德学校,迟到的学生会悄悄进入班级,一声不响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 而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其他学生也只是报以微笑,给迟到的学生留有充分的爱和 尊严。
这样的效果远远要好于个别极端教师的处理方式:
那位因学生军训迟到而不得不体罚学生的、被开除的老师,我们在唏嘘不 已的同时,也难免感叹当下的教育教学方式。
这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所瑕疵,但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我们的教 育: 如果这名老师能从爱出发,以爱化解学生迟到后的不安,效果会不会更 好?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保证这名学生改掉迟到的习惯,而且还提前 结束了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如果此前的学校对这名学生的教育有所成效的话, 学生的迟到问题压根不会出现,正是之前教育的纰漏,使这位教师陷入进退维 谷的境地:
罚,显得爱不够,难免遭人重议;不罚,则责任心不足,同样会被诟病。
美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R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