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欢迎阅读!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
概念:
社会保障水平: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的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包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作水平、管理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衡量的主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在具体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时,除了考虑主指标外,还应考虑人均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与社会保障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这样才能对该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作出客观全面的判断与评价。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 1.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提供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从根本上制约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二者相互影响。 2)政治和社会结构 政治因素:西方国家多党竞争制度,使各党派为了争取选民而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攀升;
社会结构:如我国的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造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和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较大差异。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全球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抬升。 (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福利国家,例如瑞典,是该国长期选择一种独特的“混合主义”经济模式,宣扬政府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和社会责任,人们求稳定、安全的心理环境。而且,富足小国的特殊国情,使之成为可能。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的国家,它的经济最大可能地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人们认为,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过高介入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利的侵犯,因而,美国没有象其它发达国家一样设立包罗万象的完整社会保障体系,这与强大的经济不相称。 2.特点:
动态性:水保障水平随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动、制度成熟而变动。
刚性特征:刚性增长,保障规模只能扩大,而不能缩小,项目只能上不能下,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缩减降低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社会保障水平客观存在一个“适度区域”,过高、过低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
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并进行国际间的比较,探索、总结和运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运行的自身规律。
通过增加设置不同的控制变量,可分类计算出各行业、各地区甚至各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子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促进社会保障的结构合理化与内部优化。
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评价运行状况,进行调控。
建立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用于预测社会保障水平未来趋势,避免社会保障财务危机。 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
判断标准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
2.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3.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 ;
4.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社会保障水平过低:
(1)不能实现社会保障的功能,不能保障公民的经济生活; (2)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3)降低了公民劳动积极性,最终对社会运转的效率产生不良影响,阻碍国民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
(1)增长过快,导致财务危机;
(2)影响政府信誉,赤字和债务增加,最终转嫁给下一代人承担;
(3)消费性支出,对于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造成社会经济的投资不足;
(4)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超度引起雇主缴纳税费增加,增加人工成本,生产成本上升,不能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5)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个人所得税,过高的福利保障水平,造成部分人自愿失业或提前退休,坐享社会保障待遇,养懒人,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又损害了社会公平。
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1.实证分析的方法 2.理论分析方法
社会保障水平是动态的,所以,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也应是动态的。以社会、经济、人口理论为依据,提炼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程度较高而又有统计可能的变量,如GDP的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就业数、工资规模等,借助经济学中的基本经济模型、函数,构造出社会保障水平的数理测定模型。根据各国特定时期的数据,推算出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验证模型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三、社会保障预警系统
科学、灵敏的社会保障预警系统包括:
设置合理的社会保障预警指标。其中社会保障水平是核心指标,除此之外还包括直接相关的指标,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社会保障基金流量与存量变动;也包括宏观经济指标、人口结构变动指标等。 建立迅捷的信息资料收集与传导机制,开展人口老龄化、失业规模、社会保障支出的中、长期趋势预测。
定期发布社会保障运行情况的有关信息等。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一、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第一种方法:是按照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四大项目进行统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J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