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欢迎阅读!
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阅读量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阅读能力都是和阅读量密切相关的。孩子学语文,不仅仅是学课本,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语言和思维,这也是近年来很流行的“大语文”的概念。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主要是教授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以文章赏析为主要方式。但是仅仅有了方法还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阅读去支撑这个方法。
当我们学习英语时,我们经常说“语感”。事实上,汉语学习中也有一种语感。语感的直觉意义实际上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感知语言的能力。幸运的是,阅读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阅读积累的过程就是快乐成长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提醒母亲,阅读不应该作为一项任务分配给孩子,而是作为一种奖励。当然,前提是孩子们已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至于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应该从孩子一年级开始。如果你感兴趣,我以后会再写一篇文章。
其次,培养家庭阅读讨论的氛围。萝拉四岁之前我俩是亲子阅读,我读她听。但是她喜欢看着绘本的画面听我读,我们会就绘本的内容和图画随时进行交流讨论。她还喜欢看着文字听我读,所以大约四岁半的时候,她就可以独立阅读绘本了。当时她读过的所有书我都很熟悉,我们几乎对每一个情节都展开了非常充分的交流。
后来,她开始独立阅读,我不理解一些书的内容。我们一起去书店,她会选择她喜欢的书。我也会关注儿童读物的信息,并向她推荐一些书。但她最喜欢的书会让我读一读,然后和我讨论故事情节。她主动提出了这个要求,我高兴地接受了。我猜这可能是因为她母亲在阅读过程中一直在解释和讨论,不仅是文本本身,还有文本背后的延伸和扩展。所以,即使你能阅读,你也不想错过这个宝贵的分享链接。
我记得大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读了一本书叫《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一本生活哲理书,书中探讨了父母感情和家庭生活的不同方式。萝拉看完后似懂非懂,让我也看一遍。起初我也不太放在心上,结果她总是催着我问看完没有,她有问题要问我。我在她的催促下抓紧时间看完,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她的疑问。经过那次之后,萝拉看到喜欢的书和文章都要拿给我看,然后和我认真讨论文章情节和写作手法。我俩都会说出对文章的体会,说出自己觉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尤其是要说出文章背后的引申含义,作者想表达而又没有明白说出来的那层意思。有时候萝拉能领会这层含义,有时候能模糊感受到,而我从成人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后,萝拉通常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么一来她就跟更喜欢和我分享,也给了我机会了解她的喜好,遇到她可能喜欢的书我会第一时间买回去给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阅读和讨论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心思想上。当然,也可以交流和讨论更多精彩的细节。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阅读问题的关键是中心思想,但老师总是给我们一个例行公事来背诵。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许多家长给孩子上课外辅导课,做阅读练习。最后,他们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也是事实。仅仅因为孩子抄袭了老
师的正确答案并不意味着孩子理解了文章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阅读问题的选择有时非常糟糕,答案令人费解。
上学时候我一直对中心思想这四个字很抗拒,现在回想起来是老师把这四个字妖魔化了。对于长篇节选和短篇文章来说,我个人理解中心思想通常就是作者最想让读者感受到的写作意图,或者说是作者最希望读者产生共鸣的部分。通常看完一篇文章我会问萝拉:“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者结合文章的内容问得更具体一些,比如“你觉得文章中的爷爷有哪些大智慧?”“你觉得作者的家徽内涵是什么?”等等。
也许有些母亲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因为害怕误导孩子。事实上,我认为作为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成年人,他对这篇文章总是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要他能如实地表达出来。毕竟,成年人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对这篇文章有更好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交流真情,进行情感互动,而不是根据考试模式处理差事或设定答案。
实话说,我的阅读积累很少,过去一直不怎么爱看书。生了孩子后,鬼使神差地给孩子读起书来,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明白是如何开始的。大概是某一天忽然发现孩子很喜欢画报图画,本着和孩子交流的基本想法就胡编乱造讲故事,然后就开始了绘本阅读。之后就进入一种螺旋式循环,孩子很喜欢听,自己就卖力读;孩子更喜欢听了,自己就更卖力读。完全没有什么章法,只要孩子喜欢就自由发挥,天马行空,享受和孩子互动的过程就好。
虽然初中的语文成绩还可以,但因为我没有参加高考,我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几乎跟着感觉走。在中专学了两年中文后,我什么也没学,我读的书也很少。我女儿上小学后,我没有帮她做家庭作业。首先,我没有学习拼音标准,我和女儿一起学习了前后鼻音;第二,我不认为我擅长阅读理解和写作。班上带着孩子的母亲是一名报纸编辑,带着孩子的父亲是一名语文老师。他们都说他们不能辅导他们的孩子,所以我不想尝试。但我女儿追着我,让我告诉她那篇文章的事。我想我会告诉她。不管怎样,我错了也没关系。只是交流而已。学校的家庭作业老师自然会仔细解释。我们交流的是课外阅读。“我母亲给我的评价比我女儿第一次说的要高。”当时,我真的感到飘飘然,我很惊讶孩子会喜欢听我的分析。
所以我的体会是,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不论你的文学水平如何,也不论你的表达能力高低,最重要的是,你是最爱孩子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那个人。有时候,孩子只是想找一个交流对象,随时愿意倾听又诚恳表达自己想法的伙伴。这会促进孩子对文章的思考,也会提升她对阅读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G5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