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心筑堡垒团结一家亲——吉林省边境地区军地共建基层党组织工作走笔》,欢迎阅读!
![一家亲,吉林省,军地,走笔,党组织](/static/wddqxz/img/rand/big_41.jpg)
同心筑堡垒团结一家亲——吉林省边境地区军地共建基层党组织工作走笔
作者:赵鹏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8期
赵鹏
防川,延边州珲春市图们江口的一个村子,中国版图的“ 鸡嘴尖”。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也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的幸福生活。透过安定祥和的“表”,记者看到了军地同心筑堡垒、团结一家亲的“里”——20 世纪60 年代,驻守在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吉林省军区边防连队与驻地防川村建立了第一个联合党支部,半个多世纪以来,吉林省军地各级持续接力,共同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像防川这样的军地共建模式在我省不止一处。作为全国9 个边疆省份之一,我省拥有俄罗斯、朝鲜两个“邻居”,在蜿蜒的边境线上,延边、白山、通化3 个市州宛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峰峦之间、大江岸边,而省军区也始终紧跟时代发展形势,不断为军地共建基层党组织工作注入时代元素和生机活力。“我们要以军地共建基层党组织为基础,支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增收致富,使吉林边疆成为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东北亚国际合作的模范地区,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放心。”驻防川某边防部队负责人说。
高举旗帜,把握军地共建的正确方向
边疆稳,则国安。省军区旗帜鲜明地突出了维护边疆巩固、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这一核心。
坚持军地资源向强边固防汇聚,把边境一线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维护边疆稳定的坚固磐石。启动“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整合军地资源力量,实现了发展稳边。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治边机制,形成了“大边防”管控格局。
通过开展“两个支部一起建、两条战线一盘棋、两个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同心筑堡垒”活动和军地文化互融、民俗互尊、生活互助“三互”活动,建立了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和谐。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统筹推进发展项目,促进边疆繁荣发展。以延边州为例,当地驻军发挥用兵、信息、协调等优势,先后出动兵力万余人次参与修桥铺路、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整治、饮水设施改造等工程,发动官兵为群众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多方联系销路,并为防川村民争取了图们江口“第一捕捞权”。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改善了驻地的生活环境,更使群众增加了收入。
瞄准基层,夯实边境地区组织基础
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是维护安全稳定、促进繁荣发展的战斗堡垒。为此,省军区在共建过程中始终把重心放在夯实组织基础上。
针对地方基层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弱化倾向,省军区精选边防部队党员干部骨干驻村下屯,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组织开展“百连百村结百对”活动,加强学习交流;健全边防民兵应急分队和哨所党组织,坚持军地双重管理。一系列举措,为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针对边境一线党员队伍人员外流、年龄老化、能力不足、威信不高等问题,军、地两个党支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共同筹划扶持创业项目,留住现有党员;部队党员与地方青年结对帮带,培养发展党员;跟踪培养外出务工人员,吸收返乡党员;提供优惠条件,引进部队复转党员;建立培训网络,共同培训党员。上述举措最大限度地在边疆地区培养了一批爱党、信党、跟党走的带头人,扩大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针对边境一线基层党组织制度落实不好的问题,军、地基层组织共过党日,在融合互信中提升两个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在延边州,省军区指导人武部按照与地方建设对接、管理对接、使用对接的方式,在一线每个村都建一个党群活动室,为军地党员开展活动提供了固定场所。
互融共建,拓展军地共建的方法途径
省军区始终以军地融合为载体,以优势互补为核心,以力量整合为途径,在共建中与地方实现了双赢。
锁定生产力和战斗力“双促双赢”总目标,构建齐抓共管组织领导格局,把共建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纳入边疆地区应急行动准备的重要内容,做到军地一体设计、一体实施、一体考评,人、财、物有机融合。
发挥部队基层组织工作运行规范的优势,协助乡村党支部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借鉴地方基层党建活动丰富经验,增强部队基层组织工作活力。充分发挥部队基层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高、了解科技信息多的优势,帮助群众开启致富门路;依托地方组织离群众近、了解边情信息多的优势,掌握边防管控主动权。发挥部队攻坚突击能力强的特点,支援地方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借助地方群众多、分布广的优势,加强边境联防联控。
本着军地联合投资、双方共同受益的原则,在边境一线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联防单位间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定期召开边境管控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边境管控难题。军地联合在一线重点地段建立民兵哨,部队选派党员骨干带训带勤。指导各村成立民兵护村队,履行护村保民、护秋保收、护林防火等职能。
求实创新,不断激发军地共建的生机活力
起于基层、活于创新、成于务实,正是凭借这三点,我省边境地区军地共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共建活动坚持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创造了“一户有事、九户支援”十户联防治安防范体系,“动员学习到田头、查摆交流在炕头、思想剖析到心头”党小组生活模式和村联挂钩、协力援建、扶贫支教、解难帮困的机制,并以此把边疆人民的热情调动出来,把边疆人民的智慧整合起来,把边疆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凝聚起来。
军地共建基层党组织以其特有优势,共建千里边关大文化,建设边防文化活动室,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村,组织文化服务进屯村,推出民族特色旅游节,提倡诚信守法经营、勤勉敬业致富、移风易俗生活,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抵制了敌对势力与腐朽思想的侵蚀。
坚持务实的作风,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把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把培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与培育党的接班人同举并重,把支持培养党员与服务帮助群众一体推进,为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艾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g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