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高级英语》课程特点及对教师的要求》,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高级英语》课程特点及对教师的要求
作者:汪顺强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09期
【摘要】英语专业本科段精读课《高级英语》的课程特点是“精”与“高”;重点是:1.提高阅读和词汇运用能力,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抓住文章要点,分析文章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中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主题,并能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评论。教师授课成功保障之一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是传授知识要抓住细节和深广度。 【关键词】高级英语 融洽 深广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收到学生的短信:“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感谢您几年来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您是我在大学里面遇到的最好的、最有学识、最具师德的老师。”作为教师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教师应有的优良品质“仁爱、礼貌、合作、维护双方面子、愉快、跨文化意识、容忍并尊重文化差异(汪,硕士论文,2008)”可有效促进师生间和谐关系,奠定良好感情基础。高级英语的教学是心灵的教育,其“教书育人”的双重性更加明显;若不启发学生心灵,则难掌握课程真谛。 二、教师精心钻研教材
教师要彻底掌握教材的神髓:弄清每个考点;每个词都能用英语解释并举例(注:举例要有依据,不可随便自己编写句子,让学生记);对每个句子都能用英语从语法、修辞、文体等、以及语境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的斟酌;教师轻松驾驭课堂,高屋建瓴,授人以渔,语言知识运用自如,与学生良性互动,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对学生多提问,学生的被提问次数差距不超过10%;不歧视差生,而是给予更过关照;利用“鼓励”法宝,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在一种“感觉良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减轻学习压力;必要时还需巧妙“鞭策”,降低学生“自负”“懒散”情绪。 四、加重教师,减轻学生
一般情况下,教师不把作业放在课下。作业全部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上10分钟的测试题,教师课下可能用两节课批改完。教师这种“勇挑重担”甚至“忍辱负重”的精神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动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敬意油然而生,其学习决心也会倍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融多种学养于一科
1.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所有学科都重要,比如第二外语、英美文学等; 使所有学科形成良性互补,互相促进,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2.若有可能,可双外语教学。笔者在教高级英语时,能用日语强调的知识,都可以用日语强化一遍,因为学生也在学习日语;既调节讲解的单调性又激发学生多方位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所教语言知识,达到语言间的融会贯通。
3.处理好所教课本知识与相关背景知识及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关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高级英语课程关系到语言学的知识,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文学的等等都适度地进行深化和扩展。关注“全人”教育,增强教育性。下面仅举二例:
例一:课文中涉及到《圣经》典故等,比如,比如上册第九课提到了“摩西十诫”;教师有必要讲解“摩西十诫”的具体内容(英文原版);《圣经》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更是英语专业重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摩西十诫”正是《圣经》的精髓。另外,教师在系统细致讲解课文基础上,可启发学生进入深度思维:引申题目“The Trouble with Computer”让学生开展讨论,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具有现实意义。
例二:上册第十五课有一句“We do not need a Freudian to tell us that this disharmony is often of sexual nature.”,教师若不把“Freudian”基本观点讲清楚,学生即使能够准确翻译,对该句的实际思想内涵的理解还是一头雾水。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有必要补充一句:“In a Freudian view, libido (sexual desir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all human behaviors”。 六、结论
高级阶段的语言教学是通过语言掌握各方面文化知识并培养语言能力;而文化就像冰浩瀚海洋中的冰山,大部分藏在水下。高级英语之“高”与“精”重在课文的“细致”(对语言的探讨分析至“小而无内”;比如,对单词必要的词素与词源分析等)和“博”(对某语言现象的探究之高度达到“大而无外”)。对课文的讲解从多角度去阐释:从课文文本中挖掘“语义学、语用、修辞、语法、句法、文体、词汇、美学、心理等不同领域的“黄金”。 参考文献:
[1]王家湘.《高级英语》上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张中载.《高级英语》下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汪顺强.“Reflections on Principle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armonious Circumstances and Their Implicaitons for Teaching Speech”.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W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