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中如何运用网络热词

2023-03-15 01:3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闻语言中如何运用网络热词》,欢迎阅读!
网络热,言中,运用,如何,新闻


新闻语言中如何运用网络热词

【摘 要】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新闻媒体如何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闻语言中运用网络语言要谨慎,要把握好尺度。只有这样,新闻语言用语规范的前提下,不失时代气息,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给力; 网络语言;新闻语言 How news Language Use Network Hot Words

——Speaking from the “People’s Daily” to Force “ FENG Dan-dan

Hubei ARTS Polytechnic Xiangyang Hubei 441000

AbstractInternet language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our social life the news media how to properly use the network language we face new challenges. Use of network news language to be careful to grasp the scale.the only way News specification language terminology premise without losing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ForceInternet languageNews language

网络时代,网络语言以其简洁生动和趣味性大行其道,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介正受着网络的影响,如今,给力、PK等等网络语言广泛运用与各种媒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闻报道中的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使用网路语言?

1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党报 《江苏给力文化强省20101110日,《人民日报》头版赫然印着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消息,这篇文章引题为改革攻坚迸发动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厚积薄发释放能力文章约3200多字,主要以上面三个方面为经验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与很的标题相比,文章中并没有提到给力这个词。

给力,音gěi ,原本属于网络语言,也有人说是我国北方方言,意思类似于很棒,常作感叹词用。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也有人把给力作动词使用。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着实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网友们对《人民日报》标题使用网络词汇给力感到新鲜,一篇《人民日报》标题给力的帖子,一夜之间受到全国网民和读者的围观,事件本身在第二天也成了一则新闻。1112日,10余家报纸不约而同的使用了给力一词做标题。

2 网络语言流行简析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特别是年轻人的偏爱,发展神速,极大地丰富了民众语言。网络语言按其类别可以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88拜拜)、字母型(PLMM漂亮妹妹、PMP拍马屁)、同音型(杯具即悲剧,大虾即大侠)、新造类(霉女、菌男)等。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专家郭龙生先生说: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了我




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各个年龄层(的人士)都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的聊天室里,或者使用一些实时对话工具时,网民们可以通过输入文字进行对话,发表意见。由于这种交流方式要受到键盘输入速度、不能面对面表达情感等条件的制约,所以就逐渐形成了具有简捷、直观、通俗、善于表达情感等特点的网络语言。

除了网民的传播外,媒体也对网络语言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在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报道里,特别是在娱乐性栏目中常常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在丰富民众语言的同时,也给部分民众带来了不适合困惑。如果一位上了年纪的中国人见到以下的数字和文字,会怎样理解呢?比如对于大虾菜鸟,也许会被看作是菜肴的名称, 至于“8147”“886”,他们也许会说,这只是两个普通的号码。

这些文字都是网络词语,它们的意思同长辈们想像的相去甚远。比如:“8147”是指不要生气,“886”则是拜拜喽的意思,而大虾菜鸟则是网络高手与新手的绰号。

文化形态上讲,网络热词就是大众文化文本和非主流形态的结合。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这些新词和热词应该分两部分,一部分跟时政跟国计民生是有关系的,这些像我们杂志上也放在比较醒目的位置,一个一个,都是今年民众特别关注的一个现象,还有一些比如从一个事件出发来产生的一些流行语,如说我爸是李刚你爸不是李刚另外一类更娱乐性一点,伪娘神马凡客体,多是昙花一现。

网络语言的层出不穷,许多专家学者都非常担心,认为它的流行势必影响传统汉语的正常使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和青少年对于语言的学习很是不利。我们关注到,网络上现在有一些新词点击量很高,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喧嚣过后,很少再有人问津,一大半都不会留下来。网络语言不足以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于网络语言不妨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网络语言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由遍地开花到去粗取精、优胜劣汰的过程。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语言一定会更规范。

3 新闻写作慎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给力这一热词在红遍网络的同时,登上报纸头版头条,成为近期最流行的网络热词,正大肆进军口头语言和书面文章,且不说它在网站论坛、微博空间里正铺天盖地地出现,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给力风。《人民日报》给力似乎成了一个信号, 1112日,《重庆晨报》的《央行给力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成都商报》的《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等10余家报纸不约而同的使用了给力一词做标题。《人民日报》曾刊发的一篇文章,其中就谈到: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将亲自上网、了解舆情作为每天上班的必备功课,将网上舆情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将能否使用网络能否发现舆情、能否应对舆情作为衡量工作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作为党委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活用网络词汇给力,无疑是顺应了这个趋势。

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使自己心中要报道的东西,既符合事实原貌,又不致使读者不愿看、看不懂或产生歧义或误解。新闻报道不但体现在事件、现象、思想方面的新,在词汇的运用上也要体现但是并不代表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坑爹”“神马网络语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wN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