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宝宝咬人的教育对策

2022-11-06 02:0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心理】宝宝咬人的教育对策》,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对策,宝宝,教育
【儿童心理】宝宝咬人的教育对策

刚上了一天的幼儿园,小小班暄暄的妈妈就来告状了,她一见老师就掀开暄暄的衣服让老师看,原来暄暄背上被咬了两个深深的牙齿印――阳阳咬的。过了一会儿豪豪来了,他的屁股上也被阳阳咬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二周、第三周,咬人和被咬的事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宝宝为何如此爱咬人呢?两岁多的宝宝是真的想攻击别人吗? 宝宝咬人有原因 好奇模仿

有时候咬人是一种社会性模仿。小 小班

宝宝年龄小、辨别力差,而好奇心特别强烈,当看到别人咬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也会尝试着去咬人。这样,咬人事件就频繁发生了。

一些动画片中打斗的场面很多,宝宝觉得好玩,常常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与同伴打闹,免不了会攻击到他人。 吸引注意

两岁多的宝宝刚入园,言语贫乏,又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所以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因长牙发痒

宝宝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快速增长的生理因素有时会带来生理上的不适感。长牙时期会因为牙龈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痒的现象,宝宝牙痒就咬人了,他有着很强的咬东西的欲望却无法得到满足。 自我为中心,不愿与别人分享

一大堆成人围着宝宝转,宝宝还没学会与人分享。因此,在 幼儿

园常会发生争玩具,抢座位的现象。有的妈妈怕宝宝吃亏,甚至教宝宝:“别人打你,你一定要打他。”使宝宝学会了“以牙还牙”,并逐步发展到主动攻击,欺负弱小。 教育对策 正确教育


宝宝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由着自己的好奇心随意模仿,这时妈妈的帮助引导特别重要。看到宝宝有咬人的倾向时,要用话语或眼神严厉地制止,让他明白,你不希望他这样做。明确告诉他:咬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谁都不喜欢,还会伤害到别人。 树立学习榜样

在设法让宝宝明确咬人、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基础上,进一步宣扬受人欢迎的宝宝形象,增强宝宝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教宝宝掌握有效的社会交往技能

对于有些为了引起他人注意而采取咬人等攻击性行为的宝宝,应引导他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降低宝宝在社会交往中无所适从、极力想吸引他人注意的焦虑。 移情换位法让宝宝体验情感

当宝宝有攻击行为时,让他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受害者,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他也有情感体验,从小培养宝宝的移情能力,让他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 给宝宝增加咀嚼的机会,缓解宝宝的特殊需要

托班年龄段的宝宝正处于长牙期,会因牙龈黏膜受到刺激而感觉牙痒痒,于是有不少宝宝由于牙痒而咬人,此时应当增加宝宝咀嚼的机会,缓解他牙痒的需要。妈妈对待宝宝要有耐心,帮助宝宝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FR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