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论文

2022-10-07 16:54: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茶文化论文》,欢迎阅读!
茶文化,中国,论文
中国茶文化论文3000

中国茶文化论文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 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 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茶;茶文化;起源;内涵;研究

1茶树起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 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文化历史

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 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茶文化历史渊远流长,若依文献记载来看,可上溯至公元前2337年中古 时代的神农氏。“传说始于皇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72 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唐代之前还无“茶”字,我国古代早期文 献《尔雅》中,将茶称为“荼” o茶最早是被作为治疗的药物,《神农食经》中记 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 神农氏,闻于鲁周公2《尔雅》成书于汉代,因此,许多学者据此论证周代 就已形成饮茶的风尚。《茶经》中的“苦菜”、苦茶、“茗菜”、“苔菜”皆指为 茶。西晋时傅咸所著《司隶教》中曾提及蜀驱在南方小镇“做茶粥”卖的事例。现 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以茶入味的习俗,无疑是古代食茶的遗风。竹筒茶加油盐 食用,大蒜加茶炒菜,腌制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饭食用。湖南洞庭湖姜盐茶,芝麻 豆子茶很有名气。我国食谱中:茶汁虾仁、碧螺虾仁、龙井虾仁、碧螺鱼片、碧螺 炒蛋、龙井鸡丝、龙井鲍鱼、樟茶鸭子、云雾石鸡、五香茶叶蛋等。

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多种。将 叶专用于饮料,大约形成在西汉时期,西汉辞赋作家王褒所著《僮约》中记述去 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细节。

中国茶饮文化的首倡者为唐代陆羽。由于唐代饮酒风日盛,因而以茶为主的茶 宴、茶会亦与日俱增,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仅文雅,还可以“不令人 醉,微觉清思” O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写有《饮茶歌i肖崔石使君》诗:

越人遗我刻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


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 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愁看毕卓甕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至宋代,中国茶道、茶艺愈加充实完善起来。宋代茶学著作比唐代更多,内容 丰富。《茶录》子安《拭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品茶要 录》,无名氏《北苑别录》等。宋徽宗赵佶也撰写了一部茶学著作《大观茶论》, 此书虽不一定为皇上御笔,但也记录了一些不少的精微体验心得,从中可知宋徽 宗是一个嗜茶、爱茶的帝王。《大观茶论》一书,对采茶工艺有许多精细入微的描 述,宋代采茶要求“断芽心必以中不以指,从屮则速断不柔,从指则多温易损。” 制茶工艺要求“洗涤芽惟洁、洗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如 菜茶制作过时,不合时宜,蒸压不当,焙之太过,是制作不出上等好茶的。

一代词圣苏东坡,把佳茗比作佳人,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 歌》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 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明清时代,茶道、茶艺乂增添了新工艺、新内容。明代钱椿年于嘉靖九年

1530作《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 “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 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 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岀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 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 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点茶三 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 际,不宜以能夺香、夺色的珍果香草杂之,……如此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 [3]

清代的茶艺、茶道还流行在茶中加入香花佳果,以提高茶饮中其香美味。无名 氏的《调鼎集》卷八列举当时名茶外乂叙述儿种花茶,果茶的制作工艺。《清茶》 一条下有:茶叶,石榴米四粒,松仁四粒,或加花生仁,青豆泡茶。《泡茶》一条 下是:茶叶内加晒干玫瑰花、梅花三瓣同泡,颇香。《橄榄茶》一条是:橄榄数 枚,木锤敲碎(铁敲有黑锈并刀腥),同茶入小砂壶,注滚水盖好,少停可饮。花 红同。《暗香茶》一条是:腊月早梅,清晨用箸摘下半开花朵,连蒂入磁瓶。每一 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经手。厚纸密封,入夏取用。先置蜜少许于杯,加花三四 朵,滚水注,花开如生。

3文化的内涵

饮食食品和饮品的合称。而饮茶较之食品,具有更加独特的社会功能。如饮 作用于人生理和心理的微妙作用,尤其茶道、茶艺、茶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更为广泛、深刻。

文化思想深层次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 [1]文化的物态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1]” 既包括茶树


栽培、茶叶采集、加工、保存及茶叶中的化学成份和茶叶入药的疗效 等,也包括茶道、茶艺、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茶花、工艺品以及桌、 椅、茶室等物品建筑物等。

文化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 范。[1]”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 “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1]”通常是以茶礼、储茶、品茶、斗茶、点茶、茶点心、茶食、茶花、贡茶、书 院茶、草庵茶等茶俗以及茶艺形式表现出来。

文化的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品茗饮茶过程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文人宴会上以茶代 酒,标志着生活习俗的大改变。可以说,茶宴是中国文人的创造。

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 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也 就是文化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武英•唐宋茶道初探[J].宇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1.

[2] 徐赛碌,肖雪珍.浅谈世界茶叶产销状况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J].福建

科技,2002,(增刊).

[3]詹梓金.福建茶文化纵橫谈[J].福建茶叶,2000,(增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Ew.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