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

2023-01-21 20:1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智慧》,欢迎阅读!
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

作者:朱曦

来源:《检察风云》 2012年第2



作者/易中天

出版/上诲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易中天

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

文/朱曦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中国智慧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即政治智慧、哲学智慧、人生智慧。其-中,政治智慧以儒家和法家为代表:哲学智恣以周易和老手为代表;人生智慧以庄手和禅宗为代表。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入而异的。我们可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

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在《中国智慧》中,易中天总结说:《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周易》的启示主要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原则。“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

至于《中庸》,易中天认为中庸的原则并非人们常以为的

“老好人,’、“和稀泥”、“没原则”,而是一种“不走极端,不唱高调”的原则,是一种常人之道,适中之道,可行之道,更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思想方法,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做人艺术。中庸的原则,就是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有别于其他人的解读,易中天在《兵家的思考》中提出了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新解读。我们常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不用战斗就能够让敌人屈服撤退。而易中天认为,经过


“本校法”的分析,并非如此。由于这句话出现在“谋攻”篇,而这一篇讲的是攻城略地的兵法,那么“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针对攻城的一种策略。由于“屈”字还有“短缺、不足”之义,“兵”除了“军队’还可以理解为“军事力量”,那么结合情境,“不战而屈人之兵”应该这样理解: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这个攻城的战术目标。

关于人生态度,易中天说,马克思在讲到世界各文明民族的时候认为,一个民族的古代就是这个民族的童年时期,马克思说,世上有三种儿童,正常的儿童、粗野的儿童和早熟的儿童,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但马克思没有说谁是粗野的儿童,谁是早熟的儿童。“在我看来,中华民族就是早熟的儿童。”易中天认为,这表现在中华民族很早就确定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人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个共识”。他进一步指出,他认为给中国人的人生留下影响最大的是两家,一个是庄子,一个是禅宗。“庄子的思想基本上就是关注人生。”易中天说,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生态度的。“什么叫人生态度呢?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应该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之中。”他说,庄子认为人应该真实而自由,“有个专用名词,叫逍遥游。”

当然,全书最精彩的莫过于《禅宗的境界》这一章。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采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读者不觉莞尔一笑。

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人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荼,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旬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易中天还说:“印度人是最耐烦的,中国人是不耐烦的,中国人从来就认为,一件事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佛教要中国化,就必须简易化。”的确如此。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有几个人能有耐心读完一篇长一点的文章呢?我们已经越发的不耐烦了,我们不能给予亲人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心绪烦乱是我们的通病。看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好好的向印度人学习了。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比起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则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智慧宝典。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对这些思想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那便形成了一种智慧,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这种智慧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遂,更加宽广。

编辑:黄灵yeshzhwu@foxmail.com

看不见的大猩猩

作者:查布里斯(美)西蒙斯(美)译者:段然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学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最明显的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看不见的大猩猩”是心理学史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实验者让志愿者看一段打篮球视频


要求他们数出三名穿白衣者传球次数,而无需理会三名着黑衣者。那些人传球时,一个穿黑色毛茸茸外套、打扮成大猩猩模样的人走进他们中间,面对镜头捶打胸膛,在镜头前停留九秒后退出。视频播完后,一半志愿者回答没看见“大猩猩”上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即使最明显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在当今这个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满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无处不在。在实验中看不见大猩猩没有关系。但看不见生活中的“大猩猩”,你却可能犯下致命的错误。生活中的“大猩猩”,可能是在你开车时跑到你面前的一个小女孩、可能是地上的一个香蕉皮、也可能是一条重要的股市信息……

瞬变

作者:希思兄弟(美)译者:焦建

出版:中信出版社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改变。股市会发生恐慌,企业会有兼并,即便聚焦到个人,我们也无时无刻不面对着各种改变:在世界一流的组织行为学家希思兄弟看来,阻碍我们进行改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希望变革的理智思考与已经存在惰性的情感需求不合拍,两者互相牵制使得我们难以做出改变。人类的情感与理智,就如大象和骑象人:骑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却不听使唤仍在原地踯躅不前。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内心的那头大象听话呢?希思兄弟从人类的行为出发,通过翔实有趣的案例,告诉我们进行改变的关键要素:为改变找到一个一目了然的目标;为改变找到一个闪光点;为你的改变找到一个情感化的理由。

门口的野蛮人

作者:伯勒(美)希利亚尔(美)译者:张振华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对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争夺战。书中提供了最高水平公司金融操作的具体细节,全面展示了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制权。雷诺兹一纳贝斯克公司收购案,之所以被誉为“世纪大收购”,至少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是这场收购案的规模空前;二是杠杆收购引进的垃圾债券给企业后续经营带来麻烦;三是收购案将资本的嗜血和人性的贪婪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一案例中,资本是如何左右实业,并把实业拖入死胡同的。人性的贪婪与虚伪、资本操作者的狂妄与非理性,在这里暴露无遗。所谓理性、效率,不过是经济学的骗术而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9O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