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教师)》,欢迎阅读!

3.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①衬托: 用其他的事物作陪衬,以增强诗歌的艺术形象,突出事物的特征,强化诗歌的思想感情。 a、正衬——以美好的景物写快乐,以凄凉的景物写悲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写衰败的景象来衬托游子漂泊的孤苦。
b、反衬——以美好的景物写悲凉,以凄苦的景物写快乐。如杜甫的“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极言春光的美好,来反衬诗人常年欲归不能的愁思之情。
注:反衬中用得最多的是“以动衬静”。典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虚实结合:有为实,无为虚;有据为实,无据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例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的前两句为实写,诗人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后两句为虚写,如果要看到更广阔更奇丽的景色,那就得更上一层楼。
例2: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
③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炼,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例: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④移情:明明是写自己,但却从别人或对方落笔,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 如: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其他表现手法:白描、点面结合、正侧结合、比兴手法、铺陈、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欲扬先
抑、似褒实贬、似贬实褒、欲抑先扬) 其他表现手法: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比兴:“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喻、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起兴、兴喻。“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题型设置——分析表现手法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手法——分析——作用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题示例】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一)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步骤二)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步骤三) 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
者的内心世界。(4分) 例2: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有蔡家亲。 注:晋人羊祜为蔡邕外孙,故称表亲为“蔡家亲”
问:这首诗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题要点】比兴兼用的手法,用风雨中飘摇的黄叶树比喻孤灯下凄凉的白头人,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作者先写“黄叶树”以引出 下文的“白头人”,是为“兴” 。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下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例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5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