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蒙古自治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工作方案》政策解读》,欢迎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一、出台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粮食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国内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加剧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中央提出必须以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
根据《意见》精神,自治区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区93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二、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方案》提出,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同时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玉米、小麦、稻谷种植面积,有序实施东北大豆振兴计划,稳步恢复马铃薯种植面积到合理水平,推进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带建设;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对市场明显过剩的非食用农产品,要加以引导,防止无序发展。
三、如何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
当前自治区已经按照国家要求,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为保障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方案》进一步提出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措施。一是加强监管。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监管系统,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地块、目标作物面积、粮食产量等情况全程跟踪,严格动态监测管理。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二是加强政策支持,相关农业资金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种植。鼓励地方政府针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目标作物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
四、采取哪些措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能
稳定粮食生产首要任务是稳定粮播面积和粮食产能。《方案》提出了具体措施。一是进一步压实各地区粮食生产责任。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等9个粮食主产盟市要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政策,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阿拉善盟、乌海市、锡林
郭勒盟等3个非粮食主产盟市要明确粮食种植面积底线,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二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有序开展盐碱化耕地改良,推进耕地轮作制度常态化,推广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等综合措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五、对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提出了哪些要求
工商资本下乡是发展农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也警惕工商资本违反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风险。《方案》就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提出措施。一是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牧区投资从事良种繁育、粮食生产、粮食加工流通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落实粮食种植补贴政策,支持工商企业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粮食种植。二是指导各地建立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强化工商企业资质、经营项目、企业信用、土地流转等方面审核。强化工商资本租赁土地监测监管,对其大规模流转耕地违反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非粮化”行为,一经发现要坚决予以纠正,并立即停止其享受的相关扶持政策。
六、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方案》提出四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督促盟市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稳妥有序抓好贯彻落实。开展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宣传工作,营造保护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自治区农牧厅、自然资源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政治责任。全区范围内开展耕地“非粮化”情况调查。将防止耕地“非粮化”纳入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并强化结果运用。三是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补贴、保险和项目等一揽子粮食生产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盟市根据实际出台支持粮食生产政策,着力保护和调动各地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四是加强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自治区农牧厅、自然资源厅将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每年开展全区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评价,实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5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