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英语教学

2022-08-28 15:37: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核心素养与英语教学》,欢迎阅读!
英语教学,素养,核心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初探

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四维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界正经历着巨大的改革。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如何落实在未来的初中英语课堂上?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应以此为目标。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龚亚夫表示,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鲁子问教授也强调我们教师必须要“远离无目的的教学”(FOR WHAT WE TEACH如果目标本身有所失真的话,那么未来构建核心素养的途径也会出现问题。因此英语教育应该借鉴国际素养理论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思考我国的核心素养应该如何表达等问题。

以阅读文本教学为例,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即学生搜集、理解基础信息。这一阶段是基础,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语言知识。二是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学生需要做出思维判断,从作者说话的立场出发来推理话语中真实表达的意义。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具体表现为归类能力、序列感培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等。三是通过思维判断文本阅读中真正有效的信息学生需要将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关联,进行思维理解。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社会常识。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比如我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年级英语Unit 7读课时,因为本单元的核心话题为“规则”。SectionA以母亲对女儿提出的要求展开话题“规则”,同时引入单元核心语法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接着是针对上


面的规则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本课时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对孩子呵护关爱和教导的细节,在渗透巩固单元语法重点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同时更侧重于利用细节的刻画引发读者思考,潜移默化的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导。学生在前面五六两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动词的被动语态,在七八年级阶段也学习了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这些都为本课时阅读文章中出现的情态动词被动语态的理解做好了充分准备。学生在之前的阅读课中不断接触跳读,寻读以及细节阅读等阅读策略,本课时依然是对学生进行以上几个阅读技能的训练,所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基础,难点在于对诗歌中一些语言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应在课程标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指导下展开,针对教材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和我们两个班学生的学情,设定了如下三个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跳读文本,能总结出关于母爱文段的段落结构及主旨大意; 2.通过独立寻读,能从关于母爱的文段中获取相关的细节信息 3.通过小组讨论,能说出自己成长中体会到的母爱细节。

首先,以母亲日常叮嘱孩子的话引入本课时的主题母爱;这是对文本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即学生搜集、理解基础信息。其次,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为段落排序,训练学生的跳读获取文段结构技能;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具体表现为归类能力、序列感培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等。再次,让学生为排好序的文段选最佳题目来培养学生跳读获取文段主旨大意的阅读技能;然后,通过让学生细读文章回答细节问题,来训练学生寻读获取细节信息的阅读技能;这是通过思维判断文本阅读中真正有效的信息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成长中体会到的母爱的细节,并以诗的形式呈现,这样来实现阅读后语言的输出及对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个环节设计需要学生将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关联,进行思维理解。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社会常识。

再例如当教学目标是“如何介绍一个人” This is _____ . He is my father.He is a driver.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this is的句型或者heshe的语法区分,而是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国介绍一个人时思维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绍社会形象、 再是与我的关系, 最后才是姓名。 这个过程便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常识。

由此可见, 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我们教师在未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化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将是我们落实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y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