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2022-08-13 06:16: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欢迎阅读!
鹤琴,幼教,启示,理论,改革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摘要]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幼儿园深化教改必须坚持和树立的教育理念;更是当今我国幼教实践深化教改,树立和更新教育理念的源头。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改革;教育理念 一、“活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什么是“生活教育”?为了把当时的死亡教育变成一种进步的、积极的、生动的生命教育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了教师“教、教、教”和儿童“读、读、读”的教育主张,并将这种教育理念定义为“生命教育”。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纲领”(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和“两个原则”(教学原则和学科原则)上。

“活教育”的目的论——强调做人教育。陈鹤琴在“活教育”目的论中明确而全面地提出了教育目的,即要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强调了“做人”的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强健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丰富了“目的论”的内涵,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这一目的论全面而深刻地概括了做人的内涵——做一个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新人,体现了陈鹤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放眼世界的情怀,网具有高度的哲理性和时代性。

“生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强调生活教育的本质。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针对课程和教材的盲目性和僵化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他提出了“生教育”的课程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1课程应服务于目标;2.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关注自然和社会3.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组成部分;4.程实施应采用“整体教学法”、游戏和小组教学。他的课程理论强调目标观、生命观、自然观、社会观、环境观、综合观和灵活性,突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它体现了生活课程观、生活教育观、生活学习观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教育。“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方法论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打破班级、时间、空间、教材的界限。不提倡班级授课制,重视室外活动,提倡“共同研究学习”。陈鹤琴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明确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活教育”方法论的宗旨是反对封闭教育,强调实践教育,体现了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过程,具有创新性。

“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强调生活教学法。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方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陈鹤琴提出了生命教育17教学原则:1。应该允许孩子们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任何能独立思考的孩子都应该被允许独立思考;教孩子们如何学习你想让


他们做什么;4.鼓励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世界;5.积极鼓励优于消极制裁;自然和社会是我们活的教材;7比较教学法;8.采用竞争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关注环境并加以利用;12.小组学习和联合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15.老师教老师;16.教育孩子;17.精确观察。陈鹤琴将上述教学原则概括为“活动(做)”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多样化原则”、“使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与学的民主原则”强调生活化教学方法,体现科学性、灵活性、活动性、主体性、积极性、民主性的特点,具有实用价值和意义。 二、“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一) “活教育理论的独特教育理念和新鲜理念,可以指导幼儿园深化教学改革 1 教育目的上,“活教育理论蕴含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理念。陈鹤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与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教儿童做人”是相一致的,与当今幼儿园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所提出的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思想是相吻合的。幼儿个体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与其将来学会做人而必须具备的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情感和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活教育”目的论的“做人教育”是当今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和理念。 课程内容上,“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了整合教育、主题教育、开放教育和渗透教育的新理念。陈鹤琴“活的教育理论中的活的课程、活的教育、活的教学、活的学习的概念,是我国学前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确立新的教育理念的源泉。首先,陈鹤琴倡导的“五指活动”与中国幼儿园实施的“五场”课程是一致的。陈鹤琴的“五指活动”是“生活教育”课程理论的核心。自然与大社会课程观强调整合性、地方性、生活性、幼儿性和现代化。这是当今幼儿课程观所倡导和追求的理念。该理论所体现的整体教育观、生命教育观和社会教育观,也与当今幼儿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生命、社会化、幼儿、环境、主题、整合、渗透的课程理念相吻合。这是指导我国幼儿课程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理念。其次,陈鹤琴倡导的“整体教学法”体现了“活教育”反对传统的教育注入和填鸭式教学法、死记硬背的阅读法和消极制裁管理法,突出了整合教学游戏教学、小组教学的理念,活动教学与弹性教学相一致,这与综合教育、主题教育以及区域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理念是相似的。

3 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活教育理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构建共同学习模式。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注重从幼儿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需要,重视教与学的互助和互动。所提倡的“共同学习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幼互动模式,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凸显了开放教育、活动教育、创新教育、园本教研、有效教学的理念,能够指导我们对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 “活教育理论鲜明的科学精神,为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重视科学实验的精神,是陈鹤琴研究教育的态度,是“活教育理论的法宝。这种科学实验和科学精神对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当前幼儿园不断开展着各种各样的教科研活动,特别是园本教研正以一种制度和新的教科研模式走进幼儿园。有效开展园本教研需要科学的科研态度和科研方法。从“活教育理论鲜明的科学神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种研究的力量、态度和行为。这种研究的力量、态度和行为凝聚着鲜明的科学精神,体现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精神及其教育教学实验中。 (三) “生活教育理论科学理学基础为有效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活教育理论注重心理学的基础,其理论体系是构建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之上。并符合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的。“活教育理论反对儿童教育的成人化倾向,主张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到教育教学儿童化和游戏化。陈鹤琴在编制幼儿课程时认为“要顾到儿童心理发展与能力,不要根据成人的经验,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茫然不知所以地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这一观点对幼儿教育成人化、小学化的教学倾向给予了抨击,同时也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规律;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避免成人化、小学化教学,突出幼儿化、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的教学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m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