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层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的探究

2024-03-05 15:3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办高校基层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的探究》,欢迎阅读!
组织生活,民办高校,探究,基层,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办高校基层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的探究

作者:贺满云 李梅红

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7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重要形式。民办高校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基层组织生活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组织生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全部工作的基础,建设好基层党组织是确保民办高校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基层组织生活是我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形式,是统一党员思想、教育管理党员的主要阵地,本文在充分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的基础上,以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基层组织生活的创新模式。

1 高校党组织的基层组织生活的现状

1.1 组织生活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形式比较单一

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通常采取惯用的讲座、会议、小组讨论等形式,活动内容多以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学习为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原则性;另一方面,学生党员的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敏感,渴望创新,希望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富有创意和趣味性。惯用的模式降低了学生党员的新鲜感,挫伤了他们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严重影响了支部的凝聚力。

1.2 学生支部的工作系统性不强

各高校开展的组织生活的系统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缺实践、少计划和无目标。组织活动缺乏实践性,活动范围通常局限在校内,特别是社会观察、社会实践的活动偏少,无法让学生党员在现实中体会党员应尽的义务。目前民办高校开展的很多基层组织生活缺乏计划,经常是按照上级党委和党组织的文件和计划被动地开展活动,以完成上级任务和发展学生党员为重点,而在如何吸引、培养和教育青年学生和学生党员上没有深度的思考,更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和教育计划。同时,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及支委大多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老师兼任,这些老师自身行政或事物工作比较繁忙,对学生党员组织活动指导力度不够,这种指导经历不仅专业性不强,而且没有足够的精力花费在开展组织生活上,从而影响了支部党员的教育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的探索

组织生活的创新是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升党的先进性的主要载体。当前,应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下功夫,从而不断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1 组织生活形式上的创新

以开放的心态开展组织生活。组织生活除通过座谈会、报告会、课堂教学、参观红色景点、学习革命英烈事迹、文艺(体育)活动、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开展外,还可以借鉴社会活动方式,尝试新的开放式的组织活动,如:以校校联合的组织党员,一起开展社区活动,进社区宣传党的政策;开展支部联谊活动,以支部活动的内容主旨为中心开展辩论赛或汇演。通过这些开放式的形式增强党员的凝聚力,调动学生党员参与的热情。

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介、新传播手段,力求组织生活向多样化、现代化、交融化方向发展,力争使组织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组织党员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利用拍照、摄像真实记录活动过程,并将活动过程和体会通过微博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学生党员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促进学生党员关心、贴近群众,践行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2 组织生活内容上的创新

利用专业特色创新志愿活动的内容。我们的学生有英语、日语、韩语专业,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特长,组织学生到各乡镇小学进行英语、日语、韩语的简单知识和文化教学,让小学生开阔视野,同时,也让学生党员学有所用,体会为人民服务的乐趣。通过学生党员的言传身教,让小朋友感受到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对党员的认识,增强对党的热爱。例如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党支部定期到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新世纪幼儿园进行义教,通过幼儿语义教活动,不仅帮助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还拓宽了大学生党性锻炼渠道,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帮带活动是民办高校开展党支部基层组织生活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正发挥他们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例如外国语学院党组织的党员带你过四六级活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优异成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党员代表,就写作、听力、阅读理解、翻译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和相关考试技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既增强了党员与群众的沟通,又带动了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形势下改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加强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历史的必然和发展的要求,民办高校党支部必须积极思考和不断探索基层组织生活的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在党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党组织生活氛围,这样组织生活质量才能得以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谭秀环.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J].华章,20106. [2] 李书娟.新时期高等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20102. [3] 刘刚.如何提高大学生党组织生活的有效[J].科技创新导报,20091. [4]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26.13.

[5]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1114日通过).

[6] 邹建平.诚信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7] 王鑫.责任与忠诚[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8] 曹红珍.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工会论坛,2012.183. [9] 蔡永森.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3. [10] 卢榕炜.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创新略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 [11] 黄睿.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活模式创新探析[J].学术论坛,2011.1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E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