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分析

2022-10-30 19:0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分析》,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中国,传统,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始终融合在传统文化之中。传统家教育既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分析传统家庭教育,必须结合它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根源进行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家国同构,宗法一体,神权、王权、父权合一的特点,决定了国家同家族一样,同为家庭模板的放大,家国关系如同黑格尔所说的中国纯粹建立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这就造成了传统家庭制度和家庭教育的异常稳定性。而体现其文化精神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文化,便自然而然成为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教育内容,儒家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等道德伦理规范,不仅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而且责无旁贷地成为家庭教化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立足于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之中的传统家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一、重整体关系轻个体发展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特征,导致人们的思维具有崇尚天下一家的广大而和谐的宇宙系统圆之整体观念,具有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整合的系统思维方式,以社会和谐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主要表现在注重对家庭成员整体和谐观念的培养,将家庭成员塑造成为整体中的和谐因子,在个人与社会的合一成为不言而喻的思维预设或思维前提下,使个体整体化,使其成为遵循传统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固定秩序的道德人,导致社会相分离的个人本位的观念一直没能发育起来相对弱化了家庭教育使家庭成员个性形成职能的发挥,从而压抑了个体创造性的培养,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带有明显的道德烙印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传授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由于受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道德训练往往重于知识授受,宁可无才,不可无德。如我国古代作为家庭内部教材的,其内容皆侧重于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法规范,而相对轻视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传授,造教育内容人伦化、单一化、凝固化的倾向。古代家庭教育虽然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倾向,但通过传统家庭教育也培养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家和能工巧匠,这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业世传的传统是分不开的,比起正统的学校,家业世传的形式更灵活、更有效,它担负了相当一部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传递任务,为传统家庭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增添了色彩。 三、重义轻利,忽视了家庭教育中正当利益观念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血缘性特点,必然使传统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使其符合传统社会的道德标准,崇尚教育的伦理价值,教育家庭成员尽量克服、抵制各种物质和感性欲望。这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记其功再到宋明理学理一分殊道德本体论的构建,其义利观对传统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义利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四、养正于蒙,重视家庭成员早期教育

对于中国传统伦理型社会中学校教育只是一种特权而家庭教育为最主要的教化途径而言,家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正根、正本就必须从小抓起,必须养正于蒙。据古籍记载,在我国西周就已有朴素的胎教思想。汉代文学家贾谊明确指出:易日,正其本而乃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必慎始。明代哲学家王廷相也指出: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壮大者已成驳僻之习,虽以止导,以先入之见为然,将固结而不可


解矣,夫岁能变之正,故养正于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其间蕴涵着许多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五、传统社会的不平等性决定了传统家庭教育的不平等性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产生并延续于父权制社会,是建立在一夫多妻的家庭婚姻制度之上的,而父权制的第一个结果则表现在这时发生的家长制家庭这一中间形式上。中国社会的宗法等制度直接依附于血缘关系之上,家国同构,宗法一体,神权、王权、父权合一大大强化了父权制,并使传统家庭教育带有浓厚的父权制色彩。这一特征表现在教育目的上,是使家庭成员成为遵循并维持以父权制为基础的封建宗法等级秩序;表现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则突出父权制的专制色彩,盛行家长主义,不注重因人利导、因势利导,不注意受教育者的兴趣好恶,盛行体罚,重男轻女等;在家庭实践上,范围狭窄,主要囿于实际生活中的洒扫、应对、进退举止和人际关系的处理,练习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重心则是指向品质培养。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孕育于传统文化背景之中,一方面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历经几千年而不消退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以封建伦理思想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因而也难免具有封建的糟粕性。对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我们必须加以总结、分析研究汲取其中的精华为现代家庭教育所用,同时必须剔除其糟粕,从而实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学化的自觉转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1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