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性教育

2022-10-23 22:57:0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性教育》,欢迎阅读!
生物教学,青春期,性教育,初中,中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性教育

内容提要

作者在多年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学生性心理存在的无知、好奇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以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性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任务的完成,除了家长、班主任以外,生物教师更责无旁贷。

其一,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女孩9岁月经初潮,11岁初次遗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恐惧。有的子女孩认为月经是“倒霉”,甚至初潮时吓得哭个不停,以为得了什么疾病;有的男孩认为遗精是思想不健康的表现,难于启齿,更不敢向家长和老师请教,终日萎靡不振;更有甚者怀疑自己得了性病,惶惶不可终日。凡此种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其二,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性激素分泌的逐渐增加,必然导致对异性的注意、吸引,以及对性知识的渴望。而目前的生理卫生课,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认知要求,他们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人类的繁衍。男女同学的生理变化,刺激双方互相猜测,互相吸引,以至于不断思考。这些都不奇怪,对性知识的渴望,有性冲动,正是他们的性发育成熟的正常表现。 其三,对性知识的渴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有些中学生便会从黄色音像制品或淫秽书刊中去涉猎性知识。特别是生理的变化引起他们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性兴奋较强,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难以控制。这是一个最易发生“性罪错”的危险期,即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断乳期”。由此而产生的早恋、早孕等现象不仅给他们个人带来很大痛苦,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灾难。

近年来,“性罪错”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据报道:北京某一年违法犯罪者中17岁以下青少年,其中是中学生,北京少年管教所中是学生,他们大都在十二、三岁,其中大部分涉及性犯罪。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我们生物教师,与其让他们懵懵懂懂,对性知识好奇、猜测、渴望,自己探究其中的奥秘,不如让他们彻底明了、知晓。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初中生物课《生殖》一章,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立足于全体的青春期生理教育

在我国,生物教学在讲《生殖》一章时大都经历过这样几个阶段:学生自学默读——男女生分班上课,给女生讲女性生殖器官结构,给男生讲男性生殖器官结构——到现在的男女生合班上课。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仍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方法。 立足全体的生殖器官结构、生理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使中学生对两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科学的认识,消除神秘感,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确认识月经和遗精,积极预防和治疗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获得自身保健的基本常识和能力。 在这方面,除了讲清楚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外,要特别注重性生理知识的传授,诸如:月经是如何产生的,在月经周期中哪个阶段是容易怀孕的危险期,妊娠是怎么回事,早孕有什么反应,一旦发生了,如何处理,生活中有哪些不正常的妊娠等。课上还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病例,告诉他们性器官会发生哪些疾病,如何预防,从而使他们特别是女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获得自身保健知识。 二、性心理教育

有人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即性知识教育其实,教育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课题,其中


性心理教育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它对于解除中学生由于生理的变化而产生毫无准备的心理恐惧是极为重要的。结合《生殖》一章内容应在如下四方面进行性心理教育 (一)正确对待月经 教育女学生,特别是初潮较早的女学生要以镇定和坦然的心情对待月经初潮,要高兴地迎接青春期的到来——性成熟的开始。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这是女性的自然美,无须加以掩饰,如束胸、穿紧身裤等都会妨碍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同时也让她们清楚地认识到女孩有了月经即有了排卵,若有适宜的条件(如遇到精子)是可能怀孕的道理,因此要有心理准备,注意保护自己。 (二)正确对待遗精

首先讲清精子是怎样产生的,精液中有哪些成分,及精满自溢的道理。消除有些男学生受错误观念影响,把精液看得比血液还重要,误认为遗精是失去了身体的精华,伤了元气,因此每有遗精则焦虑不安,甚至惊恐万分的错误想法。教育学生养成早睡早起,醒来即起的好习惯,避免频繁梦遗的现象出现。 (三)正确对待手淫

首先要使学生正确对待手淫,指出偶尔手淫是一种满足性欲的方法,要祛除他们的罪恶感,但必须明确,频繁手淫是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目前在我校中,就有过男学生上课、甚考试时,隔着裤子手淫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除正面教育外,课下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篮球队、乒乓球队、合唱队,开展智力竞赛学习竞赛逢年过节开联欢会等等,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中来,发展业余爱好,使多余的精力得到释放。 (四)正确对待异性吸引心理和早恋倾向

对于这一点,应明确地告诉学生,男女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就会有彼此接近的需要,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接近期”。生理上的变化使他们在心理上对异性的注意越来越强烈,此都愿意在对方面前越来越多地表现自己,学业有了问题,也愿意向异性同学请教,甚至有的学 生产生了想恋爱的心理或早恋的倾向,这是非常正常的,并非大逆不道。但必须指出,中学生现在还很小,很不成熟,学习的任务又很重,早恋会分心,影响学习,如若现在不努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将无法面对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同时也告诉他们,成年以后的世界会更精彩。

对那些已经有早恋倾向的学生也要不歧视,不大惊小怪,大肆渲染。除了课下找他们谈心,说悄悄话以外,还要召开如“师生对话”形式的主题班会,实实在在地回答学生们关心的问题,谈自己是如何度过青春期的。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以展示自己伟大理想抱负为中心内容的“我想要……”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都亮出自己将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实现怎样的理想。这时进一步引导他们开展要想实现远大目标,现在应该做什么的大讨论,使学生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于,必须现在学好文化知识,为自己将来成才打好文化基础的道理。还可以在班里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规定同性、异性结对子不限,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

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也是讲《生殖》一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生物教师对中学生进行性知识与性心理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中学生性道德观念的确立,不是简单的概念讲授所能解决的,而必须认真地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进入青春期后的中学生,正经历着一个情绪、情感体验由直觉到自觉的过程,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急风暴雨”时期,因而对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非常强烈的,这种情绪、情感体验的社会内容较少,生理因素较多。他们的行为多为情绪所左右,带有极大的冲动性和盲目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以及黄色书刊和音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0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