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提纲》,欢迎阅读!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学霸笔记
注:只要是黑色字迹课本上都有,需要在课本上标记好;红色字体即下划线的为补充要点,需要记录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为重难点,一定要掌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及其影响: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以下为示意简图读懂,会填,字要写对。
1
▲2.科举制
原因或者背景:魏晋南北朝时,上层权贵垄断管理选拔权,选官看门第,不注重才能。 (1)创立(隋朝):
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发展和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第2课)
(3)(明朝):八股取士(第14课) (4)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积极: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消极:
①后期成为了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②长期来看,不利于教育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1)直接: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
(2)根本:初统一,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不安定因素,政权基础不稳。 时间:618年,起义首先爆发于山东,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附:P3问题思考
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门第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P5课后活动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0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