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及其价值》,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及其价值
作者:王霞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0期
【摘要】犯罪心理学研究为治理犯罪提供了理论价值,在治理犯罪以及刑事一体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对当前研究的基本任务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并分析了该学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及贡献。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 一、前言
犯罪心理学是对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进行研究的应用性学科,是揭露、打击、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为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犯罪行为。它是介于刑事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与规律性特点,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心理是心理而非行为,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是一种有意识行为的心理活动,而非无意识行为心理,因此,犯罪心理表现为动力性、意识性、犯罪性。
心理学为犯罪学提供了研究个体及群体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的视角与手段、解释的理论与方法、控制的方法、以及检验和预测的方法。但由于诱发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因素不是单一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有其特殊性,要完全遵循严密的实验方法有极大的困难和不可行性。因此,要注重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注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二、发展与应用
对犯罪心理作科学系统的研究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犯罪行为也大量增加。因此,揭示犯罪行为的原因、心理机制,阐明刑罚的效果,改变刑罚制度,从而探讨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成为当时突出的课题。艾宾浩斯、冯特等人也开始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理与行为,并产生了心理学,当被用于研究社会行为问题,就为人们对犯罪者进行系统研究提供了社会和科学基础。到20世纪20至3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犯罪心理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都被用来研究解释犯罪向题。二战后,科学理论和技术迅速发展,犯罪心理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出现了很大飞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引入了测谎仪与测谎技术并应用实践,人们感到在侦查中对“犯罪心理”的把握越来越容易和具体了,似乎“应用性”就是立即见效,进而也就令人相信它的科学性。当然,在西方发达国家,犯罪心理研究的应用领域还有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该技术对于那些系列性的案件,尤其是那些带有变态特点的案件侦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复杂社会中,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犯罪案例研究及处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支配行为,研究人的行为就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特征。侦破和处理案件都要从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出发寻求有的方法,因此,犯罪心理学对预防和减少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价值
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行为和刑法学中的犯罪行为一致,因此,在刑事法学学科体系中,犯罪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地位。犯罪心理学一方面能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极其规律有所了解,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另一方面,了解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为司法人员在惩治和矫治罪犯心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和方法,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价值有精神价值(自由与秩序、正义原则与功利目的)、实体价值(探索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心理对策)、应用价值(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犯罪心理与行为)。其中,犯罪心理学的精神价值来自犯罪科学的整体目的,是最高层次的价值,它在犯罪心理学中常常以潜在的方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实体价值是由其学科的质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所决定的,是精神价值在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应用价值实现了犯罪心理学的学科实体、精神价值的具体落实与体现。犯罪心理学的三个价值范畴相互联系、上下相承,形成了学科的整体价值体系。当然,犯罪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应用中犯罪心理学容易被忽视,在罪犯认定工作中,很多人認为犯罪心理学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其地位受到威胁;其次,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都基于理论以及学术角度进行,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这就导致在实际的犯罪防控工作中,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罪犯或者潜在的罪犯进行筛选!因此,对于工作角度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和开展。
我国的犯罪心理学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民众与社会的需求也不断推动着犯罪心理学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发展更注重整体和谐性的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此时,不能只顾部分而忽略整体、不能只顾眼前而忽略长远,治理复杂的犯罪问题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在治理犯罪问题上必须要具有政治的高度和社会的广度,这意味着犯罪心理研究不仅仅是刑事司法领域之事,更重要的是社会政策和社会关系的调整;犯罪心理研究也不单单是法律之事,还需要我们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展开相关研究,进而才能提出一个完整和谐的犯罪预防对策,建立一个整体和谐的犯罪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刘建清,当代中国犯罪心理研究的困惑与思, 中国刑事法杂,2014(4):103-109 [2] 康树华,张小虎编,《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1.
[3] 陈和华,犯罪心理的心理学解读,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5):35-44. [4] 潘星辰,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研究综述,法制与社会,2016(3):4-5. [5] 李玫瑾,刍议犯罪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应用性,公安学刊,2005-02-25。
[6] 朱学银,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发生机制研究,法制与社会,2016(10):54-55. [7] 刘建清,论犯罪心理学的价值范畴及其方法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8] 曲歌,犯罪防控视角的犯罪心理识别探讨,时代农机,2016(11):93-9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y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