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注重诵读是领悟古诗词情感的重要途径》,欢迎阅读!
注重诵读是领悟古诗词情感的重要途径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诵读和领悟诗词情感内容应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主要解读什么是真正意义的诵读,以及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以诵读来带动学生对诗词情感意象的感悟。
关键词:诗词 诵读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113-03 正文:
在不少老师教古诗词时注重背,而对于古诗词的诵读的传情效果往往未给与足够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时,知识才会成为一种信仰,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语文学科本来就具有鲜明的审美性。让学生在文本中品味欣赏美,受到熏陶,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都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诵读应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形式。
在诗词教学中,可以把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方式称为诵读教学法。并不是采用单一的朗读训练来达到背诵的目的,而是通过诵读来带动学生对诗词意象的认识、对思想感情的领悟。教师讲解古诗词内容同时启发学生诵读,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学生通过感知头脑中的诗词意境来思考如何表达;另一方面学生在自己诵读的尝试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
为了提高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一、充分预习,做好诵读准备
这一环节是诵读教学的常规工作,应在老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涉及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收集资料,深入了解时代背景。要提高古诗词的诵读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环境。不言而喻,没有谁能够比作者更了解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了。每一首诗词的产生都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与作者的经历息息相关的,通过对作者进行了解,进而去体会他写这篇文章的情感。了解写作背景,对于一首诗词感情基调的确定非常重要。
2.了解字词古今意义,读准字音。古诗词中有些字词的读法古今不一样,一定要查阅资料读准,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读音的字词也应重视,如果读音上混淆了,对诗句意义理解也可能产生偏差。
3.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古诗词一般停顿有规律:四言诗,一般采用“2/2”停顿;五言诗,一般采用“2/3”停顿;七言诗,一般采用“2/2/3”停顿。 这些规律其实有一个原则,即不出现停顿点后半部分短于前半部分的情况,否则读起来会很别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古诗词的常规停顿切勿刻意、明显地去体现,否则反而对诗词本身的意境和流畅性构成严重损害。应做到“声断情不断”。
4.了解平仄规律,注意诗词韵脚。押韵、平仄等规则都是古人为了让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制定。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诗词具有节奏、声调和谐之美。在律诗、绝句中一般只有一韵,找出韵脚比较容易。而乐府诗或宋词中,则可能出现两韵。转韵往往意味着诗词层次、情感上的变化。把握韵脚变化对诵读很有意义。同样,诗词中平仄这两类声调有规律地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变化多样,不致单调,念起来可以产生音律美。平,包括阴平、阳平;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古汉语的入声。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可以指导他们标出近体诗的平
仄,逐渐认识了解其中一些规律,这样的探索过程本身就不失为一种乐趣。 二、细细品味是准确诵读的关键。
在完成了上述一系列工作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对诗词逐句进行细节的品味。这是诵读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走进诗词中的情境,让他们自己尝试用最恰当的诵读方式去表达情感。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是教育界经常的话题。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我”即诗人、诗人即“我”的感觉。良好的情境,需要老师敏锐的观察,精心的设计。
2.让学生自己悟出诵读的重点。所谓“重读”,即在朗诵中加重语气,增大音量,以强调所读内容。诗句中哪些词语需强调?为什么强调?传统的做法是老师直接把自己认为需重读之处提出来,让学生们照葫芦画瓢,毫无疑问,这是对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极大的抹杀。如何让学生自己悟呢?这就需要老师设计启发式的问题了。
3.找出情感变化的关键点。在一些乐府诗和词中,常常都有转韵现象。韵脚的变化诗人的情感往往会发生变化。在诵读教学中,这点很重要。学生一旦用转韵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点,便能拥有一份成就感,对诗词的投入便又自然多了一分,前后部分的诵读自然也能更有意识地表现出感情的变化了。
4.配合表情动作诵读体会诗词感情。在诗词朗诵时,适当加上点肢体语言也是让学生进入角色的一种方法。可以借鉴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和日常生活情景,有时,一些难以言传的微妙情感却能用表情、动作入木三分地“表演”出来,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5.字斟句酌,注意语速缓急顿挫。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何处理;哪些诗适合这样表现,哪些不适合。老师并不需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这样的思考和尝试中不自觉地加深了对诗词内涵的领悟。特别是诗词结尾,可酌情适当放慢语速,拖长音节,在审美活动中,这是对古诗词的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将最后一个音节稍稍延长,会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三、完整诵读,感受全诗情感。
在整个诵读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比较明显。一方面,每个学生对诗句感悟的程度和角度都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诵读表现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一味地让学生们反复齐读意义不大,缺少了一种层次上的推进。那么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同学的诵读效果达到理想的水平?具体的方法肯定是多样的。这里有一种“过渡法”的思路,即由个人诵读逐渐过渡到全体齐读。对诗词作品进行完整地诵读,不仅能让学生们对诗词内容情境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更加完整的全局感受。 四、课后巩固拓展,加深领悟情感。
在熟练诵读基础上,为加深对诗词思想情感的理解,要逐渐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是九义教材对课本上所有古诗词的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和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如:开展班级古诗词朗诵比赛;将诗词加以自己的想象改编创作成现代散文;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诗词(如《木兰诗》《石壕吏》等)改编成小品进行表演等等。还可以推荐和指导学生诵读更多的课外的诗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
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可以看出“诵读”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宝库。语文教师重视课堂中的古诗词诵读,这些千古名作才会真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周加俊.浅析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J].南北桥,2017,(3).
[2]刘国珍.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2017. [3]张爱芳.浅析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J].2015. [4]张婷婷.浅析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策略[J].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t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