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6基层残疾人工作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心得体会,残疾人,基层,工作,2016](/static/wddqxz/img/rand/big_61.jpg)
2016基层残疾人工作心得体会
当您和爱人漫步在花红柳绿的湖边,可曾想到有一群从出生到老死从未离开过床的人们;当您奔波于事业工作的路上,可曾想到有一群因身体残缺而失去劳动权利的人们;当您与亲朋好友嬉笑歌唱时,可曾想过有一群因聋哑只能沉默手语而不被理解无奈的人们;当您和家人围坐沙发观看电视节目享受亲情温暖时,可曾想过有一群因失明从不知道亲人摸样的人们;当全社会都在为了实现自己美好中国梦而畅想时,您可曾想到还有那么一群为了衣食温饱而无奈的人们„„
对!这就是残疾人,残疾人群体就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却顽强生存。他们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他们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分子。有太多的残疾人在自食其力,自强不息。这个群体,正以他们的存在和付出,以一种特殊的力量,不断地促进社会一天天成熟、进步和发展。
因此,在这里,我将很荣幸的告诉大家——我就是和这样一个生理心理有缺陷人群打交道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一名农工党员。
无尽动力,源自残缺梦想
从进入残联的第一天起,每一次的入户走访,都会让我心潮澎湃,难以自己。
那个因先天脑瘫没有条件及时康复、一躺躺了55年、长满痔疮、为了减少80岁老母用手指抠大便的次数而一天只吃一顿饭的赵广裕,他的无奈和懂事让我心碎心痛,同时深感康复救助和服务保障推进的重要。
那个唐氏小甜心笑眯眯拉着我说:“阿姨,我要吃肉”,菜场捡来的废弃菜叶做成的菜饭他狼吞虎咽,我一次次把泪水强硬吞咽的同时,深感救助社会化发展是多么的必要。 那对一个肢残、一个智残、身患疾病、衣食无着的李氏父子,常年生活在阴暗污秽的公租房里,连碗都没有,两双筷子就着一口乌黑的炒锅,那份悲凉让我深感推进托养服务的份量。
还有那位靠微薄工资收养四个遗弃残疾孩子、生活艰辛的陈老妈妈,那份重担无人传递的忧心和期盼,同样让我深感社会保障落实是多么的迫切。
就是这些真实而迫切的需求,用一位残疾儿母亲的话最能说明:“我活一天绝不给政府增添负担,只盼着死后,我的残疾孩子如果还活着,能有你们好心人和政府关心,能有饭吃,能干净地活着„„”他们心中的“梦想”,想康复,想吃肉、想看病、想托养,这个群体简单却艰难的愿望,这个社会依然残缺的“梦想”,让我动容,让我投入。我的残疾朋友和他们的家庭,我服务的对象,他们大多因病致残、因残致贫、因贫致困,因困过着局外人想都无法想象的艰难岁月!接触了他们,我才知道残联工作的职责、意义和价值有多大,才知道自己身为一名农工党员推进社会保障进程的责任有多重。民生为先,民生为重,幸福城市、小康社会建设中如果少了残疾人的幸福笑声,就是我们的缺位,我们的失职„„
无悔付出,相助美梦成真
残联工作平凡而特殊,忙碌而充实。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类型、性格的残障人群。全区1.7万名残疾人,他们的要求涉及方方面面,他们的语言会显得迫切直白,他们的情绪常容易激动失控,但他们的诉求,的确就是他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点点梦想。俯下身子,呵护关爱,付出真诚和真心,也许有时还不能点亮这点点梦想,但我深知,这是他们和我
紧密联系的纽带,走进他们的心,托起他们的梦,这是我的职责和梦想。 现在一有空闲,家住老戏馆弄社区的聋哑人陶年喜就会来到位于风雷新村的崇安区“仁爱家园”和伙伴们来个“约会”。从日常的生活到未来的规划,从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政策到对马航客机的担忧祈愿,从个人身体状况到家庭儿女大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成了他们用手语交流的内容,他们在这里成为好友,在这里相互鼓励,共同学习。这是去年12月3日落成启用的崇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仁爱家园”暨无锡市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开放以来成了残疾人的“梦想俱乐部”和“快乐大本营”。我和同事们为了将康复训练、文体活动、居家养残、安养庇护等服务,落实到街道社区,推入残疾人家庭,走街串巷,入户访问,有时经常到很晚回家,但能够让残疾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社区服务和入户服务,我心满意足。
残奥会让国人都了解了残疾人体育,但落到基层,残疾人体育工作还是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残疾人,还能有体育梦?”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活下去都不易,还要去夺冠?”常常会面对这样的质疑。作为基层残联工作者,我早已经习以为常。我知道化解疑问,靠引导,靠鼓励,更靠共同的付出。肢体残疾人黄某因刁蛮动粗闻名,但我看重他上肢力量超人,想动员他练举重和投掷时,连很多残疾朋友都极力反对。初次上门,就闭门羹吃了两个多小时,一开口全是脏话、粗话,但静心听他诉说后,我把他连骂带叫说的话梳理成他的一个个困难,给他解释也给他联系,运动会让他帮助用残疾车运送点心、营养品,他竟然眼眶湿润:“就冲你对我的这份信任,一分钱不挣,自己倒贴运输费,我也要把这活干好”。他一改常态,刻苦训练、热心服务,不仅获得市残运会举重62.5公斤级亚军,铅球铁饼双双铜牌,还结交了朋友,通过大家帮助重新找了一份看建材仓库的工作。去年儿子还顺利地参了军,每次儿子发来照片,他总是第一时间发给我分享他的幸福和喜悦。 和残疾人交朋友,靠的就是爱,帮助他们联系一份工作;陪同他们找一个专家看一回病;甚至递一杯水,擦一下汗,都会让他们感激不尽!我和残疾人朋友就是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我也成了他们集体的“付妈妈”,很多残疾人朋友,工作学习遇到不顺利都会跑来告诉我,谈恋爱也要和我讨论,家里的父母、爱人看到他们都信服我,家庭小摩擦、小矛盾也会来请我解决。这时,再多的委屈、疲惫和辛苦,都会化作温暖和幸福,帮助他们,就是成全自己,帮助他们实现梦想,那就是我心中的梦!
无上使命,激发圆梦强音
自2016年6月,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工党员后,我参加了新党员培训,积极参加各种组织活动,2016年3月,我又成为农工党无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委员,我感到自己多了一份责任,也多了一个平台,农工党组织,能够让我为残疾人群、为我钟爱的残疾人事业更大声、更有力地鼓与呼。
短短几年,在农工党无锡市委和农工党无锡市崇安区基层委员会的关心、鼓励下,通过领导和农工老党员的引领指导,我从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只有浅显了解的门外人,慢慢入门,对党派工作、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亲身参与、积极投入,其中的收获和体会很多。2016年,我参加了农工党无锡市委《加强康复体系建设推进康复医疗发展》调研课题组,随课题组对全市康复医疗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由我负责设计调研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最终执笔完成调研报告。当调研报告转化为集体提案,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办理的时候,我感觉农工党组织又为全市30余万残疾人做了一件实事,为加快《无锡市发展残疾人专项服务的扶持办法》、《无锡市残疾人保障和救助办法》的落实、康复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k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