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潘天寿中国画特征》,欢迎阅读!

谈潘天寿中国画特征
每位国画大师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彰显个人特色。然而一代大师潘天寿的作品我情有独钟,他的作品从艺术创作的构思上拉开了与其他作品的距离,用中国画独有的民族性确定了自己的艺术位置;很好地继承和汲取了中国画传统审美观念和构思意境。现代绘画中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想标新立异、显示个性。把中国画的精髓没有深刻认识和继承,不是不变的继承,就是变化的面目皆非,而潘天寿的作品从传统的艺术特征上去分析,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中国传统绘画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从来都是以线描作为主要手段,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无处看不到用线的影子,经过上千年的延续,直到现今,形成了中国画高度明确概括的线条美,这在人类绘画史上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各种线条的运用在绘画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 2.中国绘画又是中国具有几千年悠久文化历史、诗歌、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在画面上的综合表现。
3.中国绘画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非常注重作品内在的情韵、意境、格趣。
4.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神似而不求表面的形似,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纵览潘天寿的作品,通过比较不难看出一代大师的绘画特征,就以上几点说一下我对大师的认识。 一、线的变化
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线的运用从原始社会起就一直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加之中国书法用笔与绘画的相似性,对线的关注也备受重视。 潘天寿的作品中线的变化非常丰富多样,大师的作品涉猎范围题材比较全面,包括鹰、荷、松、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
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在线的运用上变化很多,中国画用线的方法多体现在勾勒法、皴法、点法、晕染法,潘天寿的用线在此很有特色,在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浓淡、节奏、实虚变化多端,起笔、运笔、落笔非常讲究,一波三折。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一片荷叶,几枝干枯的叶柄,它们组合到一起,向不同的方向延伸,时续时断,轻重缓急的变化,笔墨浓淡、干枯,看到不同的形态美。 二、意境、构图
大師擅长花鸟和山水,在构思和布局方面有独到之处,总有出奇制胜的地方,能吸引读者,每幅作品内容不是很多,可表现的大实大虚,一片硕大的荷叶,占据了画面的核心地位,而且叶片多数残缺不全,一半被截在画面之外。荷叶的边缘轮廓一波三折,时而圆润时而残缺,叶片中间还有很多大小不同形态的留白,在一枝突出叶茎上站着一只蜻蜓,正要展翅飞去,浓重的叶面,清新细弱的蜻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偌大的画面是一片空白,在浓黑的叶片和仅有的三两枝叶柄中间,他的题名就镶嵌在其中,最能体现中国画“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联想。 三、墨色的运用
在很多作品中仅能看到几片叶片、支脉。稀稀疏疏的样子,但是近看一片荷叶,它的变化就非常丰富,浓墨泼出渗透纸张,慢慢地晕染开来,就好像清晨的太阳,冉冉升出海平面,它万丈的金色光芒由远到近到变化一样,紫红、署红、橘红、淡红、金红那样的层次。形态也随着明暗浓淡的变化逐渐清晰起来,一片细致入微、新鲜生动的画面出现了,他把中国画的墨色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能不使人惊叹。
四、诗、书、画、印的综合应用
在传统绘画中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的内容,又能扩大画面的情韵、意境,四者是缺一不可的。一位老教授曾说:“作画最好先有诗意,然后发生画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Y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