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法治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2-10-19 13:21:0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深化法治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欢迎阅读!
乡村,法治化,法治,深化,治理
深化法治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

作者:宁波市司法局

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1年第10

乡村治,百姓安。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法治环境,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化水平,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积极提供法治保障。

以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坚持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1998年,宁波率先探索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这项工作后在全省、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了30个国家级、376个省级、111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通过持续深化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導下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探索村民自治多种有效实施形式,优化依法治理模式,有力提升了全市基层法治化水平。20196月,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宁海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确保法治乡村建设重大改革与创新有法律支撑,宁波积极筹备制定《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于20201229日经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2021326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并已于今年5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围绕法治乡村建设涉农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个环节和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工作要求,主要体现为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深化乡村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乡村司法服务和保障能力、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健全乡村公共律服务体系、规范乡村民主自治机制、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培育良好家风村风民风、加快乡村治理智能化建设等10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以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为抓手不断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加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法律进农村宣传教育,发挥基层法治宣传和法治建设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学法守法示范户等培育工作。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农村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对象开展个性化的法治宣传教育,集中在各村文化礼堂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宣传和法治文艺会演,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及运用法律水平。




全面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2012年,宁波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成村(社区)级法治文化示范点700余个。推动法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推出一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等平台作用,组织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传、展演,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法治宣传成效,提升农村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德法实践活动,运用法治手段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德法融合、法治惠民。

以优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创新推出整体打包村级法律务项目的法律顾问团服务模式,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同时积极拓展法律服务形式,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进一步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基层依法治理实效。

健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注重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线下镇乡(街道)层面实现窗口值班全覆盖,村(社区)层面实现全市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点全覆盖。线上升“12348?宁波法网,实现镇乡公共法律服务窗口远程视频服务全覆盖;开通公证E实现公证掌上办、镇乡办。

扩大农村法律援助范围。注重将涉农生产资料、涉及土地承包、林权纠纷、相邻关系、集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农村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在全省率先实现跨区县


(市)法律援助申请并异地受理的全城通办模式,在全市行政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 全市司法所全部实行法律援助主办责任制 以维护安全、和谐、稳定为基石 不断强化基层法治保障能力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全市已实现人民调解村(居)全覆盖,确保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2015年,《宁波市人民调解条例》颁布施行,宁波成为全国第二个、全省首个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规范和发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城市。在市、县、乡、村四级层面实现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全覆盖。2018年,在全市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专项活动,促进农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增强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合力。

壮大农村法治共建力量。整合基层法治力量,推动法治工作网络和力量向农村延伸。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法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平安志愿者、和谐促进员、普法志愿者等队伍,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动员和组织农村居民参与矛盾调解、犯罪预防、矫正帮教、禁毒禁赌、安全监管、治安防范等工作,不断壮大农村法治共建力量。全市已组建1860名和谐促进员队伍,7300名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 责任编辑:毛思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Wg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