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2023-04-11 19:37:5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欢迎阅读!
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马克思,浅析,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作者:胡婷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5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他的唯物史观无法分割,唯物史观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支持的基础理论,与此同时,唯物史观也在劳动价值论的充实下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关系 一、唯物史观对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性意义

唯物史观首先是唯物的,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因,所以我们研究价值的内涵不应该只从商品这个客体的角度来看,而应该将商品产生和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背景挖掘出来,从整体上来考虑。马克思说: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就可以得出结论:作为这个过程的真正产品,应考察的不只是商品(尤其不只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即产品);也不只是剩余价值,虽然剩余价值是结果,它表现为整个生产过程的目的并决定着这个过程的性质...’换言之,是再生产(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并使之永存。马克思从劳动二重性到商品二因素的分析展现了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唯物史观在劳动价值论中的体现。

马克思通过对价值问题的论述,以及对货币本质的分析,揭示了它们的含义是出现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是相应的生产力的具体表现。这些被赋予特定含义的范畴,如作为商品的物品、作为货币的贵金属等,只有在承载了特定的生产关系之后,才获得了经济的意义。马克思运用了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对价值问题的洞见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

在价值的增值过程中,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不仅与资本增值有关,而且与人的存在相关。社会是作为人的价值性活动的产物而存在,社会其本质是一种价值性的存在。人是社会的主体,因而它才具有和自然界不同的特殊属性,服从于社会历史的特殊的价值规律。这种符合价值规律的社会发展历程,首先生产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物质财富,这也被称作是生产力的发展;然后,社会关系的发展也是社会中现实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人们的关系也是通过生产劳动而建立的各种联系,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调整。正是现实的个人通过实践劳动推动社会生产社会关系的发展。

综上,唯物史观对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人们的价值性的创造性活动。

二、价值批判在唯物史观意义上的深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接着来看劳动价值论,马克思通从商品出发来探讨其中蕴含的生产关系,通过劳动价值论即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对这种劳动者与商品的关系的扭曲,从而印证了唯物史观的深刻洞见。这种劳动价值论对唯物史观的深化具体体现在马克思对各种范畴的矛盾分析中:

首先,劳动价值论通过商品的内在矛盾运动解释了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认为,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割裂反映了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分离。这一分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使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为物与物的关系。物人格化了,人异化了。在这种关系下,物支配着人,人的关系转移到物之上,人沦丧为物的奴隶。这种过来的关系根源在于人的具体劳动与社会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化解这一方式就是个人的劳动产品必须和社会劳动产品相交换。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下的生产关系的矛盾。存在矛盾的情况是,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工人得到的工资是不对等的,工人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了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这多出来的部分便是剩余价值,它们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不仅得不到于其付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相当的工资,且工人在这种生产关系中丧失了主体性的地位,沦为生产环节的一环。

最后,马克思通过对矛盾关系的分析,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区分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并顺着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这一历史发展为脉络,展示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如何向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转化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展开形式的矛盾运动,得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固有的,不能企图通过改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解决。

总之,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与劳动价值论相结合,通过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批判,深化了唯物史观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44.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3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资本论[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牛变秀、王峰明,《价值存在和运动的辩证法马克思及其手稿的核心命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5页。

作者简介:胡婷(1988-)女,四川达州人,助教,哲学硕士,主要从事哲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G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