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及技巧》,欢迎阅读!

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及技巧
作者:冀莹莹
来源:《广西教育·A版义务教育》 2018年第10期
广西商务厅幼儿园 冀莹莹
【摘要】 本文从家园共育的沟通方式展开分析, 提出要有效掌控沟通的时间和形式, 针对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方法, 注重沟通中的语言艺术等技巧。
【关键词】 家园共育 方式分析 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0-9889 (2018) 10A-0150-02
一、 家园共育的沟通方式分析
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通常可以有固定方式、 活动方式、 各种载体等几种方式。
(一) 固定方式分析
家园联系栏、 幼儿作品展及那些固定的展示区, 是最常见的家园沟通途径。老师每天都会把幼儿的今日表现和今日重点贴示在联系栏上, 同时还有一些育儿知识或重点关注的内容, 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近期的表现。但是这种固定的方式也有不足之处: 一方面, 家长对联系栏的目的缺乏了解, 很难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 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认识和了解远远不足, 且仅限于园内, 不能及时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教育活动安排。这种固定的形式缺乏互通性, 那些具备丰富的潜在教育资源的家长, 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家园之间缺乏富有成效的合作途径。
(二) 活动方式分析
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是比较常见的家园互动方式,开放日开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与幼儿园双方彼此了解和熟悉幼儿在家和幼儿园期间的表现情况, 适时做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调整, 取得步调上的一致, 双方通过交流与沟通, 共同促进家园共育目标的实现。纵观大多数幼儿园家长日、 开放日的活动现状, 绝大多数幼儿园以一年或者一学期为周期安排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 家园沟通缺乏时效性, 况且一次短短的会议也不能让彼此很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 不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所以, 我们可以改用家长座谈会、 茶话会、 家长沙龙、 经验分享会等形式, 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 交流的平台。
班级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 有效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效性, 让家长凝聚合力, 以班为家。例如当今的亲子活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 在活动中, 家长和小朋友能更真实地参与互动, 家长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更充分地调动。班级亲子活动的组织, 可以由家委会组织并协调安排, 拓展具有特色且深受孩子喜爱的班级亲子活动。这样家园之间的沟通更积极, 配合度更高。教师也可以在小朋友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环境,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安排。
(三) 各种载体方式分析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 幼儿园也可以依靠网络平台搭建家园共育之路。教师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幼儿一日中重要、 突出或者代表性的表现, 家长就能快速收到信息, 家长的留言和反馈也能瞬间让教师接收。同样的, 家长平时记录的一些幼儿的表现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教师互动, 让班级教师和同伴相互了解。
二、 沟通中的技巧分析
不管是什么方式, 都是靠沟通来相互配合的。家园共育中, 家长是教师主要的沟通对象, 教师应站在为人父母的角度思考, 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备受家长的关注, 因此, 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育, 家长们都是极为留意的, 若有误会, 很可能会引起家园双方的不快。因此, 作为家园共育共同体, 家长与教师都应注重自己的行为,避免产生误会。
(一) 沟通的时间和形式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在家长送孩子上学后, 教师可以以 “借一步说话”的方式与家长进行短暂的沟通, 就幼儿最近的表现与家长交流; 此外, 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接孩子放学的时间与家长进行短时间的沟通, 向家长传达孩子这一天在幼儿园的情况, 包括学习、 生活等。
(二) 针对不同家长采用不同方法
教师在和家长合作时, 通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家长, 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沟通办法进行处理。
1.与一些要求比较严格的家长沟通时, 我们要以真诚和热情的态度, 以积极的姿态与家长沟通交流, 妥善解决问题。
2.与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沟通时, 我们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 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家长沟通, 相互理解, 相互沟通, 要让家长懂得教师的良苦用心; 同样的教师也要理解孩子的父母。这样一来, 家长就会与幼儿园建立相互信任的桥梁,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 都会在促进幼儿发展上受益。
3.与那些对孩子有较高期望值的家长沟通时, 教师要耐心与家长讲解: 急于求成只会让孩子压力太重, 最终可能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尽管只是小小年纪的孩子,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 我们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让孩子一步步稳稳地前进, 而不是好高骛远, 急于求成。
4.与那些对孩子要求很低的家长沟通时, 教师要全面为家长呈现这个孩子的优劣, 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 采用与班级其他孩子横向比较的方法展现孩子的表现, 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进而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 无论是学习上, 还是行为习惯上, 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5.与那些从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家长沟通时, 教师要和他们说明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不是处于幼儿园的角度, 而是处于孩子成长的角度, 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与教师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同等重要, 让家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从生理和心理上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 沟通中的语言艺术
掌握好语言艺术是每个人一生的课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怎样处理好每一句话的表达方式, 能综合反映教师的道德水平。因此, 在和家长语言的交流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 措辞, 尽量以亲切、 沉稳和委婉的语气与家长交流, 就算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不理想, 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让家长听完话后能从中得到启发, 这也是彰显一名幼儿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例如, “某某小朋友, 他的表现欲特强, 时时、 事事、 处处都想在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树立自己的威信, 可能因为他年龄小, 把握不好方法, 常常误认为欺负其他小朋友就是树立自己的威信。所以希望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 ……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幼儿教师要注意把控好语言的先后顺序, 在谈到孩子的缺点时, 教师要以委婉的语调来反映, 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不足, 这样更易于让家长接受。并且,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之前, 最好先过渡几句, 有利于家长保持平稳的心态。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懂得倾听, 多征求家长的意见。作为教师, 应处在家长的立场, 放下身段, 静静地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家长与孩子的相处的时间更多, 对孩子的行为特征与习惯更加熟悉, 所以他们的许多意见也是值得教师考虑和借鉴的。
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渠道, 而做好家校沟通更是首要之举。交流是一门艺术,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应站在家长的角度, 以更加亲切与平和的语气与家长交流, 相互理解和支持, 才能对症下药, 促进孩子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防护栏, 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 在家园共育这项系统工作中, 教师要重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 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 有效沟通, 有效合作, 才能有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