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单元主题教学:主题式课程整合案例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单元主题教学:主题式课程整合案例研究
作者:陆俊利
来源:《甘肃教育》2019年第02期
【关键词】 单元主题教师;主题式;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48—01
当前,教材都是按单元体系编写,并在单元体系中或明或隐地设置了一个主题主线,意图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主题学习中,领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这种编排体系突破了传统教材结构的零散性,改变了以往每篇课文各自为政而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局面,突出了重点,加强了整合。“单元主题教学” 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基于教材编排、以单元为整体的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它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整合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单元主题教学并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一种课程建构的理念和方式。 一、单元导读,目标导向
教材作为语文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依据,其编排体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但新课程更强调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意义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成为课程建设的有效参与者。所以,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如何确立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搞清了为什么教,才能科学定位教什么,进而根据选定的教学内容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有效的单元主题教学,应该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段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单元主题特征和单元教学内容特性、学生实际情况,即以目标为导向,以主题为抓手的整体性、创造性、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建构方式,使单元导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仪。 二、单元整合,读写联动
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必须具有整体意识,教学时,不能将每篇课文分割开来教学,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内化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改变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把教科书的单元作为一个单位,增加单元内课文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习,扩大思维空间,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比对。如笔者在执教“走近鲁迅”一单元教学时,让学生在品读完《少年闰土》《故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几文后,引导学生自主批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阅读,感知闰土变化,并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设计简约、聚焦板块的教学设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品味语言、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本的情感,努力提升学生的言语积累和语感,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开展活动,开阔视野
结合单元主题切实开展一些主题性活动,让学生把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活动中,也为后面的习作积累素材。这样的安排,摒弃无效、繁琐的搜集材料等作业。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单元时,笔者结合学生平时玩的游戏开展主题活动,课余学踢毽子,把自己从不会到学会的过程记下来;放学后缝制沙包,比一比谁是小小缝纫师;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游戏活动对抗赛……这些活动的安排不仅深受学生喜欢,而且切实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课文学完后,拓展的空间很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既深化了主题,同时又扩大了阅读量。如第一单元“感受美好的大自然”第二篇课文是学习有关春天的两首古诗,在学完了课文的内容后,让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中去继续寻找、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利用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来学学、说说、背背。相信这样的学习不仅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也为主题性学习而服务;不仅加深了对人物的认识,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单元回顾,分享展示
所谓“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对整个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如果教师不去引导学生纵观全局,发现新的规律和学习方法,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因此,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回顾,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实现一些在学习过程无法企及的目标。“展示分享”是整个单元全过程学习积累的总结汇报,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所以,这个课型的准备,要从“单元导读”开始,教师就要全程设计、部署。随着教学的进展,逐步落实要背诵的诗文,逐步介绍相关的课外读物,学生要有意识地积累精彩片断,批注读后感。
单元整体回顾与交流,学生梳理学习收获,不仅迁移学习方法,还提升综合能力。这样的交流分享,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在总结、归纳中汲取更多的方法,在综合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它也为学生的展示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整体回顾,能使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延伸与拓展,使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极大地丰富了主题的精神内涵。 编辑:陈富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j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