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的变革,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

2024-04-28 01:3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欢迎阅读!
变革,语文,适应,变化,互联网
教学方式的变革,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

作者:丁宏喜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2年第12

要学好语文工夫在诗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走向语文生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在语文课上主要是靠听说读写等方式学习,自主性不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课堂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学生不仅在语文课上学,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学习学习变得更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为学生的语文生活开辟了新天地。

然而,互联网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温儒敏先生认为:互联网纳百川的信息存储功能,独特的链接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利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和思考方式,也在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阅读思维方式。由此而带来的思维跳跃、碎片化,缺少深度,专注力的丧失等,都是新现象。”[1]语文教师应当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这是新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为主,信息技术兴起后,多媒体课件开始走进课堂。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手段,课件演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但是它对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并没有本质突破,师生关系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互联网语文学习提供了泛在学习环境,学生才真正进入情境式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由教师的开始走向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阅读大量资料,交换学习见解,交流学习成果,助推学习进程并取得学习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社交网络深度探讨,自主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包括搜集处理课程资源,阅读相关书籍,在网络空间写作、发朋友圈等,这些都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成长,也关系到他们语文兴趣的培养。再如,带领学生开展网上评改作文活动,在反复推敲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从评改实践中悟出作文之道。这也是强调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原因。网络环境为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提供了便捷,一些教师通过虚拟作文论坛,构建跟帖式作文评改实践,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可以参与评改。在自评”“他评修改的反复实践中,学生对作文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自然水涨船高。[2]


互联网丰富、便捷的信息资讯是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动力源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与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信息。问题往往是动态生成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尽快找到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例如,有一年新年前夕,重庆一小学组织学生观看杀年猪。新闻一出,立即成为互联网热议话题之一,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位教师将这一热点话题引进课堂,当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入学生视线,立即引发学生表达的需求。教师先让学生亮明观点——赞成或者反对,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开展辩论,每组各说出三条理由,分别从三个角度来说服对方。在组织第一轮交锋后,教师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争论内容,既找支持己方观点的理由,也找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学习借鉴互联网空间语言表达鲜活的特点,再次辩论。在辩论实战中,互联网丰富的话题和网友动态跟帖的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真实情境,学生思想有碰撞,对话有交锋,智慧有生成,学会了观点鲜明、理由全面、语言鲜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再如,教学年级下冊的口语交际说新闻时,教材第一部分揭示了获取新闻的途径,启发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新闻,接着列举了一些新闻标题,启发学生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新闻。教材第二部分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和要求:一是最近了解的新闻,二是要说明新闻来源,把新闻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三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教材列举的新闻都不能算是最近的新闻,这就需要学生于课前通过多种途径看新闻、读新闻,自主搜集感兴趣的新闻。课堂上,播放一段新闻联播和一新闻周刊岩松说,让学生体会播新闻说新闻的联系和区别。之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新闻,围绕新闻事件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全班展示,学生可以制作PPT辅助说新闻,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后,也可以制作Vlog,发布到相关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满足他们交流与表达的需求。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209.

[2]丁宏喜.依托网络环境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的做法和思考[J].小学电教,201011):19.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8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