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中国画构图的形式美与物象布置》,欢迎阅读!
![形式美,物象,中国画,构图,布置](/static/wddqxz/img/rand/big_16.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中国画构图的形式美与物象布置
作者:张晓群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2期
【摘要】中国画的构图艺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早在六朝画家就已经认识到绘画空间安排的重要性。时至今日,由于现代审美感悟的介入,中国画的构图也进入了一个灵活的境地。
中国画构图在形式美,物象布置上都具备它独特的语言,只有明确了中国画构图学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实践,这也是我们研究中国画构图学的意义之一。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形式美;物象布置
中国画构图在传统绘画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早在顾恺之就提出了“置陈布势”的构图概念。同时谢赫的“六法”中,他也将“经营位置”奉为“六法”之一,这使构图成为中国绘画中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潘天寿先生在他的《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谈到,“布置二字”,实出于顾恺之“置陈布势”与“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二语结合而成者。由此可见,古人对中国画构图也是颇有研究的。
而绘画艺术的创造,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表现内容,另一个就是形式特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会形成美的艺术,在中国画构图形式的范畴中,有很多构成的形式,现举例如下。
一、开合呼应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到“分合乃大宗纲也。有一幅之分,有一段之分,于此了然,则画道过半矣。”此处所述说明了中国画构图形式美重要组成部分的开合呼应关系。 开合有主次,但是无定法,主次关系是中国绘画艺术构成形式美的原理之一,主次关系渗透在构图的开合构成之中,有主有辅,主次分明,這样是开合整而不乱,主次得当,以次辅主,使开合相辅相成,无次无以显主,有主方可求次,二者相依相存,使开合具有了无穷的变化。上开下合,可产生横出式的开合关系。左开右合,可产生上冲式的开合变化。开合可以静中寓动,动中寓静,以静衬动,以动衬静,既可以寓意,又能合乎理法;开合也要有呼应,在绘画中,有呼应是很值得运用的,呼应是对开合的辅助,对开合的制约,更是开合中的和谐,如果开合没有呼应,那么节奏就会比较乱,缺乏形式美感。 二、起承转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起”往往是近景部分,要位置,大小适宜,更要有气势;“承”是“起”的延续,与转连接,引导;“转”承接之后的变化,一般的画面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合”作为绘画章法构成的结束,与起相呼应,使其画面融为一体。
起承转合贵在得势。势,即是画幅中以主体创造精神营造的运动倾向,正如清代沈宗骞所言:“总之统乎气以呈现其活动之趣者,是即所谓势也。”势作为表现画面形象运动的具体化,有开散、聚合、敛张之分,也有险绝、雄壮、盘曲之分,而起承转合的合理布置,则使势具有了可赏性。东晋时期,顾恺之就提出过“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其中点明了对物象加以巧妙的剪裁之后,布置与陈列的关键在于“布势”,布置与取势对于构图的节奏变化与整体扩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布置得势,方可“达画之变”,而且也是构成势的可赏性的基础。 三、构图中心
构图中心即为画中的主体部位,位置很重要,中国画对物象的位置安排是十分讲究的,越是简单的构成,越是要讲究位置的经营,使其能够做到符合艺术美的构成规律。中国古代画家对此也做了很多研究,总结出了“井字四位法”,将画面按“井”字平均分割,四个纵横线的交叉点即是“四位”。但并不是说画眼绝对在“四位”某一个点上,“井”字形与画边相交处,则通常都是中国画构图出枝、布局取势的最佳位置,“井字四位法”作为构图中心位置的最佳选择,不仅是对视觉心理因素的巧妙运用,而且还切中了构成要领,同时也是中国画家对构图中基于视觉原理的物象位置安排的深刻理解和精确运用,它对构图中心的影响具有久远的历史。 其次,是对比,对比的运用同样是形成构图中心的重要形式因素,比如实与虚的对比,当物象的布置有实虚之分时,实体在虚体的衬托之下清晰明了,这样更容易吸引观者的视线,因而实体也就成了构图的中心;线与面的对比,中国画的面实际上九点放宽的线,只是粗细之分,当画中物象大都以线性结构形态呈现时,以面的形式呈现的物象则成为视觉与构图的中心,反之亦然;其实除了这些,运用对比突出构图中心,还有很多手法,例如墨与色、完整与残缺、轻与重、曲与直的对比等种种方法,在绘画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对比,掌握规律,突出主题,以吸引观者视线为宜。
置陈布势,乃画之总要。中国画构图的形式美,着眼于“布势”,而物象布置则是“置陈”,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依则为用,相离则倶毁,布势与置陈密不可分。同时,置陈与布势皆来自取舍,布势是取舍的综合,置陈则是取舍的具体安排。无取舍既无置陈的变化可言,更无法达成布势之变。黄宾虹先生曾曰:“舍取不由人,舍取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此是取舍之心诀。有了取舍,布置方可得心应手,山水人物,花草从篁,纵横离乱。齐而不齐,风姿天然,具其临见妙裁之机,方可达画之变。
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分三大科,对物象布置虽各有所长,但基本规律是一致的。比如,开合叠压,开合与叠压的具体布置构成,要符合中国画结构美的艺术规律,以破坏平行、疏密有致、三角交叉、女子交叉为宜。开合与叠压同样是一种呼应关系,前后照应,浑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体,浓淡强弱,动势向背皆合于龙脉之势,才是开合变化之道;穿插变化,穿插是画才的排列方式,是置陈的具体安排,中国画的画材排列,以三笔交叉作为基数,三笔交叉则成为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与“女”字交叉作为中国画的物象布置方式,构成了中国画物象置陈的结构美它是中国画画材穿插与重叠最基本的组合方式与组织法则,中国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穿插组织的方式,才能使物象的组合既千变万化,又秩序井然,从而创作出富有节奏与韵律的层次变化与二维空间关系;虚实疏密,中国画构图的虚实有着独特的含义和规律。虚实,画材之有无,以白显黑,以无衬有,以虚托实。疏密,画材排列之远近,密不嫌迫塞,疏不觉空松,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是指密可以到极致,疏也可以到极致。以实显虚,以虚求实,以疏衬密,密中求疏,即得虚实疏密变化之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p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