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10-05 10:5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论文,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的职责不限于传授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以及发展智慧能力,学校更负有促进与指导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的主要职责。中小学生阶段,是人生中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有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方式适应外部环境的那一种心理状态。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人们依据健康心理的标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防治心理疾病相结合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一、促进学生生理肌体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对生理肌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我国最早的医书就总结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理论,说明了人的情绪变化时生理肌体的影响。现代医研究成果也表明,导致人体疾病的原因很多,有病菌、病理和理化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还有心理因素。大量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胃病等生理病患,都会因为情绪紧张而被引发。所谓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可引起阴阳失衡,血气不和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生百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小学生正处于人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生理肌体发育的作用下,情绪很不稳定,个体心理机制


还不健全,意志控制能力较差。在这一阶段,如不能对不良情绪加以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身心疾病的发生,导致教育的根本失败。目前,中小学生中自杀、出走,各种神经衰弱、焦虑、孤独、抑郁、社会紧张、性变态屡见不鲜。我们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宗旨是查明心理疾患,确定病态程度,寻找医治方法,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从而带动生理肌体的正常发育,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二、促进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中小学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就人个体而言,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开发学生智力的积极心理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充满矛盾与困难的,对心理承受能力要求是很高的,这就要求有健康的心理来调节个体在学习中的各种矛盾,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健康心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有推动作用。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有意义的思想活动,需要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机制,以确保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比较坚定的学习意志,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强的学习注意力,这些个性心理品质一经形成便可以成为中小学巨大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三、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谓人格就是品格、道德。人格的核心是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要求,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基本任务。中小学生正处在品格、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性心理问题多而复杂,势必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从个性心理上进行调节,使个性心理平衡,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在塑造现代人的目标上,把个性心理素质放到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位置上,认为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程度和社会


文化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程度,都是在个性的心理素质水平上综合反映。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中小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教育的失误容易造成他们心理的创伤,以致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目前现实的教育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智商比较高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家长、教师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养成骄傲、任性、虚荣、自私、经不住挫折等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现实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方法、考试、应付挫折、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困扰。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断完善中小学生人格的重要措施。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学生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疗救当代中小学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驱散学生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全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打下坚定的基础,已成为我们广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责无旁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h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