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认知绘本阅读活动教案:十个土豆》,欢迎阅读!

中班认知绘本阅读活动:十个土豆
设计意图:
这是韩国的一本认知绘本,作家诙谐幽默的绘画风格及绘本中隐含的丰富想象都能激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浅显易懂的内容中又蕴含着10以内数量的变化,让孩子在有趣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数量,这样的形式非常适合孩子的发展规律及生理特点,由此我选择了这本绘本。
在整个PPT的设计过程中,我选择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方式,引领着孩子走进这个故事。在故事题目出现前,我先出现了十个土豆,它们的身上隐现着数字,默默地告诉了孩子故事题目的由来。接下来故事开始的3张PPT是以一种轻松的形式,带着孩子慢慢欣赏故事,并通过数字隐现的方式,吸引孩子感知7、8、9的数量。在3张PPT后,孩子对于这个故事的模式有些熟悉了,在第4张PPT里,我设计了让孩子参与猜情节,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读图能力。
在我的活动目标中也将感知数量列入其中,因此,我在接下来的2张PPT中,设计了让孩子猜数量的游戏环节,两张图有侧重,PPT5的图中是完整的,即挖去土豆的洞和土豆都在,合起来是10,幼儿猜土豆剩余数;而PPT6的图中只有挖去土豆的洞在,而地里的土豆没有,这样让孩子说说剩余的土豆数量,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个挑战。
孩子参与上述的游戏之后,我设计了3个画面让孩子较为完整地
1
欣赏故事,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来从阅读方面而言,一个故事本就有其延续性,从PPT7开始,图面下方有一只小田鼠开始挖洞,一直到结尾,因此我在尊重原著连续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完整欣赏。二来,小田鼠的细节也是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的关键。
在3幅完整欣赏的基础上,结尾时我抛给了孩子一个悬疑“最后的土豆到哪去了?”让孩子有思考的空间,等孩子充分想象了以后再来解答孩子,更灵活地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最后一张PPT是一个未完的结局,留给孩子们去想。
我还将教师的一些关键指导及教学用语自然地标注在PPT的画面之中,方便课件操作者更好地运用该课件。
整个设计是从初步欣赏到参与游戏再到进一步欣赏,最后思考的一个过程,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更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积极思维和创想的能力,最终能够有效地挖掘绘本阅读的价值,促进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感受故事带来的诙谐幽默及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土豆一个个减少的故事情景,感知10以内的数量。 3、激发对认知绘本的阅读兴趣及积极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措施:
PPT1:引出故事《十个土豆》。
2
——出示十个土豆,引导孩子一起点数1—10 ——引出故事题目《十个土豆》
——师:今天我们就将一个关于“十个土豆”的故事。
PPT2——4:引导幼儿从图片欣赏故事,并感知10以内数量。 ——欣赏PPT,说说小动物把土豆当成了什么?帮助幼儿从画面中理
解故事有趣的情节。
——根据土豆上隐现的数字,感知9、8、7的数量。 PPT5:猜情节,拓展幼儿想象。
——根据PPT画面,猜猜小狗把土豆当成了什么? ——感知6的数量。
PPT6——7:游戏“猜土豆”,感知10以内的数量变化。 ——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幼儿大胆猜测剩余的土豆数量。 PPT8——10:较完整地欣赏故事,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在相对完整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诙谐幽默的情
节。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连续性展开
进一步思考。
PPT11——12:以教师悬疑幼儿解答的形式,展现故事有趣的结尾。
PPT13:最后设有悬念,引发孩子想象。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H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