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道释养生之道》,欢迎阅读!
儒道释对中医养生学的贡献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历来重视身心兼养,形神俱健。特别是道儒佛养生学说,异彩纷呈,各有千秋。道家养真,儒家崇德,佛家养心,但主流还是三位一体。
中医养生学说来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法于自然,返朴归真。道家养生的内容,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是着眼于人的本身,对自我的生命活动具有丰富的体验。他们追求的是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老子养生的全部学说是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其核心是"返璞归真",无论是朴还是真,其最终形态都是"道"。他一生重视养生,是位大寿星。据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老子百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他养生的最高思想境界是:追求道,体悟真。主张"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深根固蒂"之法,"虚其静,入静归根";"甘其食,美其眠,安其居,乐其俗"。以修道而养寿也。道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要不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最接近自然,因此他提出返璞归真,把婴儿推为"至朴""至真"的理想标准,养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人天合一的根本途径。中国道家养生学的核心是中国道家内丹养生学养生之道,其功理完全合乎宇宙天地人大自然万物变化规律,故立论极其科学而高妙。其养生之道具体的操作方法却步步紧扣生命密码,故简便易学、易炼、易记。其效果真实而神奇、既立竿见影,又显著巩固。因此,古今中外无数修学中国道家养生学者的实践表明:学习中国道家养生学的核心中国道家内丹养生学养生道,可确保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学得一套上乘养生方法,从而掌握生命密码基本规律,为身心健康长寿、事业成功铺平道路,并能确定一个正确而科学的人生目标而乐天知命地为之奋斗、精进。
而佛家人生哲学蕴含着涵养生命的大智慧,对养生有着独到的视觉和认识。佛家说人生胜境平常心:"宠辱不惊,得失不计,默雷止谤,化毁为缘。"佛家主张"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它否定人的现实生活,而追求的却是人的理想生活;它压抑的是人的现实生命,而企望实现的却是人的理想生命。这都体现在佛家戒、定、慧三学中,这三学正是佛家学说中最核心的思想,也是佛家养生之道的最高思想境界。佛家主张"长养慈心,勿伤物命。"提倡"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目的是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佛家僧侣、信众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在数千年的修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调心经验,为化度众生提出了养生必先养心的养生理念。佛家养生的独特之处,就是佛门僧侣一直有意无意地实践着不离修行的养生之道。其养生的行为方法,都被视作修行;修行之中,又蕴藏着深刻的养生内涵。可以这样说,佛家不存在脱离修行的养生,离开修行,追求所谓的养生便是妄执,就会误入歧途,其结果往往是害生。佛家认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佛家还认为,众生的烦恼在于人心的贪嗔痴三毒,要想革除烦恼,必须除三毒。佛教养生分修心、修性、居食养生三部分。修心术主讲慈悲、博爱;修身术主讲禅定,又分为内修身与外修身两部分,内修身就是坐禅形定,外修身就是对筋骨肉的锻炼;居食养生主讲生活起居长寿活人之法。这三部分又是一个整体。因此,世有“佛是大医王,佛法是药方,佛僧是看护”之说,称扬的就是佛家以调心养心见长的人生智慧。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是一句儒家典语。相者治世,医者救人,治世救人,是儒者的人生追求。因此"儒医"的雅号,就成了儒、医相通的标志了。"仁者寿"、"德者寿"是养生的道德化的体现。儒家讲究心胸坦荡,以德处世,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
主张个人养德的主动性。孟子具体论述了道德、情志与人之气、体的关系,强调了精神情志的主导地位:"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心怀宽广的人有良好的心态,所以往往身心健康。孔子还提出人生的三大戒:少时戒色,壮时戒斗,老时戒得,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德养生的预防性要求和保健性思想。儒家养生思想包括养形与养神,积极的、进取的、求实的人生观,历来被儒家所推奉,也贯穿在儒家养生思想之中。“自强不息”可以说是对儒家养生思想中积极面的精辟概括。养生以准备在现实社会中有所作为,这就是儒家养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区别于道、佛养生学说的基本特征。儒家养生重在修身,其修身思想是同其入世精神紧密相结合的。《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儒家实践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佛儒三家养生之道,其方法、重点虽有"修真"、"崇德"、"养心"之别,但对强身养心、延年益寿都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故中医养生学是建立在道佛儒三家养生思想和文化上的一门实用学科。
2011级临床6班 张健 112510027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E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