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的小岗村

2023-03-18 00:4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78的小岗村》,欢迎阅读!
小岗村,1978
1978的小岗村

一切始于40年前的那个冬夜

多年以后,当富起来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关友江站在来访者面前,一定会想起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的那个激情澎湃的冬夜。

当时,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帷幕,饱尝饥饿之苦的小岗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冒死按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

改革第一村怎样炼成?

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国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小岗村像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村落一样只是安安静静坐落于安凤阳县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一样守着祖辈留下的田地辛勤的劳作,不断的编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不同的是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这年11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18人被称为大包干带头人,他们是:关延珠、严立富、严立华、严立坤、严金昌、严家芝、严学昌、严立学、严俊昌、严美昌、严宏昌、严付昌、严家琪、严国品、关友生、关友章、关友江、韩国云,如今健在的还有11位。

在当时的政策下,农民到地里去,不管怎么干活都一样,思想已经被搞乱了。关友江介绍,“最后造成不够吃,国家供应又不够,就只能去讨饭。纸包不住火,秘密很快被公社得知。小岗村的牛草贷款、粮种贷款全部被扣下来,不给了,粮农贷款也不给了。严金昌回忆称,实在没办法,为了吃饱只能走这条路,没有粮食没有种子,我们只能到处去借,硬是度过了难关。

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枪出人意料的是竟十分灵验,实行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就获得大丰收,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以往5年的总和,1979年的春节,小岗村人第一次不用出门讨饭。包产到户很快得到了县委领导的支持,这种做法被巧妙地称为大包干 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到小岗村考察,看到有这么多粮食,看到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感到很自豪。大包干获得了万里的力挺,1979316日,针对《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甘肃省档案局原干部张浩来信,万里说:是或非,


只能从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衡量,靠时间来检验……”319日,万里在《让农民、集体、国家都增加收入就是好办法》的谈话中指出:你们的办法,明年可以干,后年还可以干……”

中央在1980年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的75号文件后,又连续几年发出中央1号文件,使大包干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不断得到完善,成为我国农村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

1978 成功之后再改革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首《大包干歌》,唱出了农民对包干到户的拥护。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脚步一旦停下来,再大的辉煌也只能是过眼云烟。

吃饱了的小岗村村民发现,原本是领跑,不知不觉间就落在了别人后面。2003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存款为零。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小岗村如同中国绝大多数农村一样,再次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

走在小岗村的友谊大道上,两侧的商店鳞次栉比,让人目不暇接。同为大包干带头人的严金昌和关友江,在相距不远的道路一侧分别开起了农家乐,仅此一项每家年收入就能达到十几万元。作为村里最早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之一,严金昌家的50多亩土地除了分给6个孩子外,剩余的一次性流转给了上海一家公司。 40年前的分田单干,到现在的土地集中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在一些人看来,小岗村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小岗村村民。年大包干,是为了吃饱肚子;现在流转土地,是为了致富。”75岁的严金昌说,分与合只是形式的不同,其内在追求一脉相承。 如今在小岗村,60%以上的土地已实现流转经营。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土地的价值,小岗村在安徽省内率先出招:2012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经营权;2016年,启动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赋予小岗村村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让红本本变为活资产,释放农村股改红利。

小岗村探索拓展村民股权证权能,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推广兴农贷破解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目前,已发放兴农贷’200万元,并与安徽农业担保公司合作,为5户新型经营主体担保劝耕贷’85万元。凤阳县办公室副主任、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在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基础上,小岗村着力推进资金变股金小岗创发公司与北京恩源科技、安徽农垦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参与入股分红。去年,小岗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20万元,同比增长20.6%。今年2月,小岗村村民首次获得人均350元的集体资产收益分红,实现人人持股分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zn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