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击鼓传花的启示》,欢迎阅读!

击鼓传花的启示
在一次活动课上,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击鼓传花”,鼓声“咚咚咚”地响起,红花在孩子们的手上飞快地传递着,鼓声突然一停,红花停在李雪的手中,依照捧着红花走到讲台前,为大家唱了首《上学歌》,唱完后,她回到自己位置上,鼓声又响了,游戏继续进行……随着有力的一声“咚”,鼓声停了,很巧红花又落到李雪手中。同学们哄笑起来,这时,李雪很不高兴,她拿来起红花往后面的同学手中塞,那同学退回来,她又塞回去,这样僵持下来了,最后在同学们的抗议中,李雪不情愿地站起来,低头唱敢一支歌,脸上分明写满了“真倒霉”。
我当时很纳闷,李雪同学在班上是最喜欢唱、跳的,也很喜欢这些活动的,怎么今天反而不高兴了呢?在游戏继续中,我发现李雪也不是很有热情了。我住认真想了一下,哦,如果按这种玩法,谁接到红花就唱一支歌是一种被惩罚的表示,谁喜欢被片罚呢?更何况是小朋友。 我觉得应该改变说法,首先,我表扬了李雪唱得非常好,然后重新宣布:在游戏中谁中红花多,谁表演得好,谁才是最棒的,这红花就送给谁。
这样游戏的气氛一下子就全变了,每当鼓一停,那个接到红花的小朋友都非常高兴,也很投入地表演节目。每个人都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着拿着红花的同学,开始向往红花落到自己手中,整个课堂显得更加热闹。
同样是一种游戏,游戏方式没变,规则没变,只是把惩罚变成了奖励,整个活动就有了了不同的效果,学生从害怕受罚变成盼望爱奖。 奖和惩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手段,其实二者之间有一条相通的渠道,通过这条渠道惩可以变成奖。就像在这个游戏中一样,开始鼓声一停,红花落到谁手中,原来的形式是惩罚,得到红花的同学有一种被捉住的感觉,所以谁都害怕得到红花,这种游戏显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然而,当这这变成一种奖励时,得到红花就是一种荣誉和幸运。谁喜欢红花,谁都喜欢表演迷样大家的心情都很愉悦,这样的游戏则成了推动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儿童存在一种天然的“表现欲”,一种好胜心理。俗话说,们们都喜欢听“顺耳”的话,而不喜欢“逆耳”的话,更何况是还不懂“忠言逆耳利于行”道理的小孩呢?少年儿童有积极向上的内在心理因素,这种因素为我们进行教学及道德意识教育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关键在于运用。
奖励和惩罚两种教育手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效果,把奖励变成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把惩罚变成奖励,则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奖励、惩罚将从何选择?我相信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奖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l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