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欢迎阅读!
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
长期规划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给居民健康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国内慢病约占疾病死亡率的86%、占疾病负担的76%)
。
中国巨大的慢病市场也引来药企巨头加速布局。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49亿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数据显示,我国慢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全国约有2.4亿成人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控制达标的仅有3740万人,占比约15.3%,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为51.9%。
《2020-2026年中国慢性病用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慢病人数达两三亿,仅高血压一项人数高达2.66亿,还有五六个亿的后备军。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70%国人有过劳死危险,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占86%。 据统计,我国国民患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22%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病,七成人有过劳死危险。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疾病,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等问题。
心脑血管病和肿瘤是影响中国人寿命的两大“杀手”。
报告显示,中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占40%以上,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我国肥胖南北差异性:北方比例大于35%,南方约等于27%
我国平均每分钟有7人确诊癌症。警惕慢病发生年轻化趋……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最近10年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从患病率及人口规模来看,慢性病在我国已有蔓延趋势。我国慢性病人群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和2025年,30岁-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和20%。
《规划》从防治效果、早期发现和管理、危险因素控制、支持性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6个具体工作指标,主要包括:到2020年和2025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10%和15%,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提升5%和10%,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由目前的8835万人分别提高到1亿人和1.1亿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由目前的50%分别提升至60%和70%,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由目前的10.5克分别下降10%和15%,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由目前的27.7%分别降至25%和20%等。
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j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