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生根本的大问题》,欢迎阅读!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生根本的大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高校从原有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当今的大众教育,大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是我国高校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概况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在2003年大学毕业生突破200万人,到2009年突破600万人,在2010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数量已 经到达了631万人之多。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以每年5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而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却难以按这个比例增长,就业率一直仅仅保持在70%左 右。这导致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充 满了忧患意识,有些人甚至对大学教育失去了信心,很多人不再将大学教育视为人生发展的契机而纷纷更早的参与到打工者的群体之中。近年来社会上将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这种现象虽然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有失偏颇,大学教育的价值是否可以仅仅依靠就业率来评定呢?高等院校是培养 大学生学习能力并帮助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殿堂,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存在的教育机构,高校能够为大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国 高校目前还存在某些专业设置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不足,但“就业难”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上,高校应该积极承担自己 的责任,大力改革教育体制,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就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出高等教育机构应有的作用。 二、造成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有社会的原因,有高校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8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实行的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能够满足当时社会需求大于人才供应的现实情况,而近年来我国实行的“自主择业”制 度虽然给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以更大的互相选择空间,却随着供需关系的转变而给大学毕业生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另外,大学教育的普及使得我国毕业生的数量 增长过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逐渐使得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较小数量的高素质人才,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高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国高校近年来扩招规模十分大,在实现大众教育的同时导致了大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 大力扩招,影响了扩招后的教育质量;其次,大学的专业设置没有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没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是过于求“多”,在难以保证必要的 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就不断的开设各种专业,试图做“大”做“强”,不能让大学生学到社会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目前我国高校还普遍的重视招 生工作,而缺乏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没有从就业渠道、就业机构设置以及就业指导相关的人员配置等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心理、就业意向、专业能力等方 面的就业指导。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要求过高,盲目的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国家机关、大企业去工作,对急需人才的中西部等地区不屑一顾,对个体、民营等 小企业缺乏兴趣,对薪酬、发展空间等等要求过高,还缺乏自主创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得就业情况十分糟糕;其次,我国大学生确实在综合素质上普遍的比较低,知 识与实践相脱离,思想观念也比较不切合实际,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导致其竞争能力不强,有些关注工作能力的用人单位甚至愿意选择中专生也不愿录 用大学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严重。 三、如何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各高校十分有必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
视,积极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1.高校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的国际经验
首先是通过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 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法国通过高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来实施人才的定向培养,通过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印度高校开展职业定位教 育并改革专业设置让大学生能够具备就业的知识技能和就业意识,加拿大推广“合作教育课程”让企业参与到大学教育工作中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 就业能力并搭建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直通车”;其次是高校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由于美国创业的各项条件十分成熟,美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 很好的成果,苹果、戴尔、雅虎等许多企业都是在美国创业教育的环境中诞生的,而印度等其他国家的创业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再次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 导,例如法国有大多数的高校设立了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机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2.高校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的就业服务还不够完善,还没有让就业指导进入大学生的课堂,就业指导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比较低,许多高校还没有健 全的就业指导机构;其次,多数大学生还粗略的评价职业好坏,没有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去认同职业,仅仅盲从的追求待遇好的岗位;再次,个别高校为了提高就 业率在学生不知情或不情愿的状态下强制就业或虚假操作;第四,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指导,使得有些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下产生了心理误区和严重的 心理问题;第五,高校没有根据大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就业指导,有些院校由于就业指导教师的数量较少,仅是重视大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而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3.高校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的措施 我国高校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来有效的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具体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强化就业指导的措施
高校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和社会需要来帮助大学生规划 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工作和生活。大学生入学后学校要关注其职业意识的培养,二年级时可以测试学生的职业兴趣、能力和倾向,培养其成 才观和就业能力,三年级时树立其职业观,指导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就业或创业,四年级时关注其实习的情况,并根据其工作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快速 成长以适应社会需要。 〔2〕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企业用人讲究实效性,高校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首先,要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以保障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力;其次,重视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并为其提供各种社团活动、勤工助学等时机;再次,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高校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帮助其进行个性发展,鼓励大学生立下自主创业的志向并积极的锻炼自己。 〔3〕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理念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注重转变学生的错误就业理念,让其正确面对激烈的竞争,教育学生要拥有行行能建功,处处可立业的就业理念,鼓励大学生参加西部大开发等急需人才地区或行业的建设,帮助其正确的认识自身情况和社会形势,让其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并积极主动的努力拼搏。
〔4〕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要教育大学生只有自身价值和社会需 要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U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