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欢迎阅读!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信息
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及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信息。
门诊患者:姓名+出生日期 或姓名+出生日期+性别 住院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不能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信息 二、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一)有移动系统时:让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核对操作物,同时应用PDA扫描患者腕带和所有操作物(如输液药物标签、治疗药物或项目标签等的条形码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二)无移动系统支持时:
1、门急诊患者:在就诊、化验、检查、取药、治疗等各环节识别患者身份时,让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和出生日期,同时工作人员通过读卡核对操作物与患者就诊卡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性别;急诊留观患者同时查看患者腕带上的姓名+出生日期,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2、住院患者
当患者意识清楚、语言表达清晰时,患者自报姓名,工作人员核对腕带与操作物上的姓名+住院号。
患者意识不清、语言表达存在障碍、镇静期间,有家属陪伴时,由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工作人员核对腕带与操作物上的姓名及住院号;无家属陪伴时,由操作者自行核对操作物与腕带上的姓名+住院号。
3、特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1)身份不明的患者:
接诊医护人员通知保卫科,保卫科工作人员填写《就诊医疗卡信息登记单》,办理就诊卡或住院手续;接诊护士为患者佩戴腕带。
门诊患者姓名为“无名氏+序号+就诊月日”,识别信息为“姓名+就诊卡号”,如1月28日就诊的第一位无名氏的姓名为:“无名氏A零一二八”,识别信息为
“无名氏A零一二八+就诊卡号”;
住院患者姓名为“无名氏+序号+住院月日”,识别信息为“姓名+住院号”。 同一日有多名无名氏就诊或住院时,序号按照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如无名氏A、B、C......;
无名氏患者身份确认后,门急诊患者持患者本人有效证件提出申请,保卫科签字,门诊部盖章确认;住院患者持有效证件由管床医生、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报医务科审批,到住院处进行信息更正。
(2)新生儿:
单胎:以“母亲姓名+之子或之女”命名;
双胎:如为不同性别,用其母亲姓名+之子/女的方式命名,如“张某之女”“张某之子”;如为相同性别,用母亲姓名+长子/女、次子/女方式命名,如“张某长子”“张某次子”......
多胎:用其母亲姓名+长子/女、次子/女、三子/女......的方式命名,男女分开顺序命名,如为三男应命名为“张某长子”“张某次子”“张某三子”,如为二男一女应命名为“张某长子”“张某次子”“张某之女”......
母婴同室新生儿识别信息为“姓名+母亲住院号”,新生儿科住院患儿识别信息为“姓名+住院号”。
(三)患者身份识别时机
1、在办理就诊卡或住院手续等患者信息登记时。
2、为患者问诊、给药、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前。
3、为患者实施各种辅助检查前。
4、为患者佩戴腕带前、实施各项治疗和操作前、有创操作前、手术前。 5、患者转科交接时。 6、危急值通报时。 (四)腕带管理
1、腕带信息:住院患者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二维码等;门诊患者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就诊卡号
2、腕带佩戴时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I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