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幼儿园家长工作问题和处理策略 》,欢迎阅读!

浅析幼儿园家长工作问题和处理策略
浅析幼儿园家长工作问题和处理策略
摘 要: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家庭放在同幼儿园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幼儿园教育同家庭教育并重,让家长们广泛地参与进来。家园共育有助于开掘出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因而在幼儿教育中,推进家园共育成了愈来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因此,怎样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值得每一个幼儿教师深思。要赢得家长支持,幼师必须懂得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在给予家长重视、尊重的根底上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这样,家长才会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家园合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所谓幼儿园家长工作指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同幼儿家长保持沟通和交流,同时,利用QQ群等媒介告诉家长怎样开展有效、正确的家庭教育,从而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无视了家长的存在,相当于让孩子的教育前功尽弃。对幼儿园开展实际工作来说,家长无疑是一个数量众多且关系特殊的群体。幼儿园的主要受众是孩子,幼儿园存在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开展的早期得到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既是个性的养成,同时也是根底知识的灌输。然而在育儿过程中,倘假设缺乏了家园合作,其实幼儿园的工作就很难到达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幼儿的背后拥有着强而有力的家长群体,既包括父辈、祖辈,也包括一些旁系血亲,因而家长资源实际是相当丰富的。倘假设这些资源能够被合理地利用起来,不仅有助于开展家园共育,同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园化解一些难题。 一、以诚动人,设身处地
倘假设想要和家长搭建良好的关系,幼师必须以诚动人。幼师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笑容可掬的脸庞能够让幼儿家长放心、安心,也能够拉近同家长之间的关系,在日后开展工作时,家长们也更愿意吐露心声,讲述孩子们的家庭表现情况。
每天早上,当家长送孩子们入园时,福建省福州市凤乐幼儿园幼师会面带微笑地迎接,并给予孩子亲切的问候,这样的小举动会使得家长们非常安心;当一天课程结束后,孩子们要回归父母的怀抱时,我园幼师会用正面的、积极的语气对孩子予以鼓励,这能让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感受到一丝欣慰。有时,一些孩子家长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接孩子的时间,因而非常焦急,此时,我园幼师也保持一贯的微笑,让家长安心,因为老师们会帮助照顾好他们的孩子。
二、肯定优点,开掘长处
在同家长交流对话时,幼师应当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这样会让家长们心情愉悦,并愿意同幼师分享孩子们在家的一些情况。同时,一些家长也会将孩子的一些缺点反应出来,以便幼师在幼儿园教育时能够更好地引导。这不仅能够拉近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有助于孩子的开展和成长,有助于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开展。无论是怎样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肯定和赞誉,老师的一句表扬可能会让这个家庭快乐很久。
对新入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往往很难很快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举个例子,在我的班里,有个孩子刚入园时一切都需要别人代劳,因为家里妈妈会帮他完成一切。就拿脱鞋子这种最根本的事来说,孩子怎么也无法完成,直嚷着让老师帮助。没过几天,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己脱鞋,连睡午觉后都能自己穿衣服了。于是在家长接孩子时,我就把好消息告诉孩子的妈妈,
并把视频给妈妈看。结果妈妈把宝宝抱起来直夸奖,非常开心。 三、因人而异,区别处理
家长工作的开展是否困难同孩子开展的快慢息息相关,倘假设孩子能够学得又快又好,那么家长就会很开心,家长工作的开展自然而然会很顺当;但倘假设孩子的学习开展不如预期,那么结果便是恰恰相反了。在实际工作中,我园把孩子分为四类,家长工作也有针对性地开展。
第一类孩子既聪明又懂事,对应的家长往往综合素质也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以身作那么,因此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中学习进步很快,家长工作开展的难度相对较小。 第二类孩子虽然聪明淘气,不喜欢遵守纪律,但是学习能力很强,尽管孩子经常会犯错挨批,但是能够感受到幼师对他们的喜爱,因此和老师关系很好,这种孩子所对应的家长通常也比拟好沟通和交流。
第三类孩子也聪明淘气,不喜欢遵守纪律,但是不喜欢学习,这种孩子常常会和老师作对,不得老师的喜欢。而由于老师的不重视,这些孩子便会变本加厉地扰乱课堂秩序,让老师和孩子间的关系更加恶劣。这种情况下,家长自然也对老师存有不满,对这类家长工作的开展便很难取得成效。
第四类孩子性格比拟文静,默默无闻,这些孩子的身上没有非常显著的特点,使得老师容易无视他们的存在,因而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常常无法得到更多的关心,而这类家长的家长工作也较难开展。
因此,我园幼师无差异地对待每个孩子,付出真心和耐心,特别对于第三类和第四类的孩子,给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并从他们身上开掘出优点和长处,真心鼓励孩子,从而和他们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关系。不仅如此,幼师还着重对这些孩子的家长开展工作,在交流沟通的前提下让孩子家长感受到幼师的用心以及对孩子的照顾,这样孩子的家长才会对老师采取接纳的心态,让工作进一步开展下去。 四、抓住需求,良好切入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方式是因人而异的。老年人更多关心孩子的生活、餐饮等方面,而父母更多偏向于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母亲相对于父亲会更多地过问孩子的成长问题;小班孩子的家长偏向于关心孩子日常生活,而大班孩子的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方面;身体瘦弱的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健康问题更关心,新入园的孩子的家长每天尽可能多地想从幼师这里了解孩子白天的表现,这个阶段的家长对幼师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幼师没有足够的信任感,所以担忧孩子在幼儿园内受到不公正待遇或缺少关爱,幼师与孩子、与家长之间都需要一个磨合期。
因此,幼师要了解家长担忧的事宜,以家长最关心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家长关心孩子成长、教育等问题,保障孩子全方位地成长。 五、平等交流,良性沟通
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给家长合理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同家长开展广泛的交流,告诉他们幼师开展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告诉家长需要得到他们的配合。同时还不忘征询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征询时特别注意语气,运用一些婉转的、有商有量的词语来听取家长的意见,切忌命令式的口吻。如此,家长能够感受到幼师的尊重,也更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当然,幼师的交流语气也不能太过谦卑,应当是同家长们处于同等的高度,语
气必须肯定,让家长们感受到幼师意见的权威性。
出现状况及时通知和沟通。孩子在幼儿园里难免遇到磕磕碰碰,一些孩子在某段时间内甚至会遇到各种问题,譬如尿裤子,或是被小伙伴们欺负等,倘假设幼师将这些情况隐瞒了下来,不主动告知家长,不仅会抹杀幼师所付出的各种努力,还会造成家长们不必要的误会,使幼儿园同家庭间产生隔膜。倘假设在工作中幼师因为自己的过失使得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伤,幼师应该积极成认错误,向家长抱歉并取得谅解;因而,倘假设孩子的受伤同幼师并无关系,那么也应当及时同家长联系,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家长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家长应对此类问题。
总而言之,在教育幼儿时,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都需站在同一阵线,因此两者需形成平等的、良性的沟通关系,幼儿园在处理同家长之间的关系时需付出更多的真诚和用心,这样才能够获得家长的信任,并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试着通过沟通来化解矛盾,这样才能取得家长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邓惠明,蒋 盈.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转型与深化[J].宁波大学学报,2021.
【2】刘 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刘小英.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新思路[J].学前课程研究,20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