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利用课文标题指导小学生阅读》,欢迎阅读!
![课文,小学生,利用,指导,标题](/static/wddqxz/img/rand/big_77.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利用课文标题指导小学生阅读
作者:丰向日
来源:《语文建设》2012年第09期
PISA2009对“阅读素养”的界定为:“阅读是理解、运用、反思并积极参与阅读书面篇章,以增进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的目标。”这一界定指出阅读素养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能从阅读中学习,利用阅读达到生活目标;能从内容和形式对文本本身进行批判性思考i乐于参与阅读活动,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小学是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关键期,是从“学习阅读”过渡到“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重要阶段。课文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表达着文章的主题,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通过探析文章的标题,有利于让学生乐于参与阅读,学会阅读预测、阅读反思,走向更高层次的阅读理解。
一、因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与参与度
阅读素养不仅包括从各种文本中建构意义的能力,还包括阅读的投入感、参与度,阅读的兴趣和态度。学生阅读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而形成,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对阅读保持良好的态度和兴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学生喜欢阅读、愿意阅读,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学生才能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投入感、阅读态度的培养。
学生阅读从课文标题开始,教师的教学也应从题目切入。通过适当交代课文背景、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标题质疑。质疑是探求的起点,有了疑问以后,学生有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有了强烈的阅读需求与积极阅读的心理倾向。一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首先介绍了故事发展的背景以及将(廉颇)和相(蔺相如)的初步情况,然后让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疑问,经过师生共同梳理归纳,最后把“将与相为什么不和?将与相为什么要和?将与相是怎么和的?”确定为课堂探究的核心问题。问题一经学生自主产生,他们就迫切想解决这些问题。在探求“和”与“不和”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感受了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两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学生对未知探求的欲望成为其阅读的内驱力,他们积极介入文本,变被动阅读为自主阅读,阅读的兴趣得到不断诱发。 二、读题预测,学习运用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密切相关,是阅读素养的重要方面。崔峦先生指出:阅读教学“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预测是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它是指在阅读时,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贮存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随后加以证实或否定,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文标题包孕着一些重要信息,对全文起着“纲领”的作用。因而,阅读开始,在刚接触到文章题目时,读者可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想象力,通过题目显示文体特征的词语以及关键性词语,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文旨情感等作出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证实自己的预想或期待是否正确。读者带着一种期待进入阅读过程,在阅读中实现、修正或改变着自己的预测。标题预测策略是在没有阅读文本之前对课文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从字词句到段到篇逐步理解后再形成意义。这种策略的应用既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又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读者在预测与文本实际的比较中,进入到文本意义与意蕴的深处,更能领悟文本的精髓,更易把握阅读的详略、分配阅读的时间。阅读预测策略的运用也有益于激发读者的强烈探求欲望,促进主体的阅读参与。
教师应根据标题的性质、阅读的任务、文本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安排适当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习利用标题进行预测的阅读策略。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逐渐使学生形成运用标题进行预测的习惯,能在平时的阅读中自觉使用。一位老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先让学生自由地谈自己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然后让学生反复读标题,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并自己想想问题可能的答案。学生提的问题主要有:“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林>中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而不是拳打洪教头呢?”“林>中是怎样棒打洪教头的?”“最后是林;中赢了呢?还是洪教头赢了呢?”在学生对课文内容作了预测后,孙老师就带领学生一同进入文本,在阅读中重构自己的预测。 三、初解题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阅读素养的核心,是读者利用自身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去解释和整合文本的信息和观点,建构意义、扩充经验的过程。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制约着理解的深度和层次,而如何唤起自身已有的类似知识经验,把它和要阅读的文本的新知识新经验联系起来,对于阅读理解尤为重要。课文的标题往往具有点明主题、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因而能够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读者已有知识经验和文本之间架起—座桥梁,帮助学生更完全、充分地理解文本。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题意,发挥标题对理解文本主题、内容等的定向、引导、提示功能。以标题为固定点、连接点,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建立联系,将新经验纳入学生原有经验中。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丰碑》一文时,首先带领学生一起解题,让学生明白“碑”既有纪念的意义,又有记载的功能;“丰”既有高大的意义,也有多的意义。“丰碑”中的“丰”是高大的意思,这一意思的词语还有“丰功伟绩”等。支老师对“丰碑”字面意思的解释,为学生体会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起到了引导、暗示的作用。课题“丰碑”发挥了先行组织者的功能,学生利用原来对英雄人物的认识,对军需处长的革命信念,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据题反思,促进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反思是阅读素养的最高层次,它是在对文本信息检索和文本内容理解阐释的基础上,参照读者自己的经验或知识,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反思。阅读反思不仅有利于内化文本观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维护、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有利于读者对文本特征与作者要达到的特定目标关系的思考,进而促进读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经验知识有限,对文本的结构、风格、类型等文体知识掌握不足。因而对小学生阅读反思的训I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寻找好着力点。凡是优秀的文章,正文总是围绕标题而作。标题既浓缩概括了课文内容,又统摄着材料的取舍和篇章布局。让学生围绕标题与文本内容的关系进行反思,既是训练小学生阅读反思的重要凭借,也是学生阅读反思发展的良好起点。
围绕标题进行阅读反思,是在学生把握了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了文章思想感情、对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扣住题目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文章选取怎样的材料,材料按怎样的逻辑顺序组织和安排,往往都受到标题的制约,甚至是由标题决定的。通过对文章题目和文章本身关系的深入思考,不仅会使学生从理解性阅读走向鉴赏批判性阅读,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自己在写文章时,会围绕题目进行审题、构思、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