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在美国》,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在美国
作者:严修余
来源:《老友》2011年第01期
毛泽东1930年5月作寻乌调查的住址,原是美国耶稣教传教士兼医生雪莱·鲍斯费尔德(snow-down Bousefied)的住宅和医院所在地。
鲍斯费尔德,英国人,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后加入美国国籍,在哈佛医药学校主攻医学;青年时代转入上海医药学校,并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1896年,鲍斯费尔德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并在中国与美国姑娘莱莉结了婚。1912年,受美国美北基督教浸信会布道协会派遣,他们来到寻乌。1912~1917年鲍斯费尔德在寻乌县马蹄岗相继兴建了住宅、教堂和一所医院——缇民医院,在此传教行医近20年。回到美国后。他写下了《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其夫人莱莉写了《寻乌的故事》。这两本书记述了他们在寻乌的岁月、寻乌的风土民情和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书中还描述了朱、毛红军来寻乌的一些片断,以及鲍斯费尔德与他们之间的友谊。
鲍斯费尔德晚年的一个夙愿就是想再回到阔别半个世纪的寻乌,但这个愿望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他临终前把这个愿望留给了他的孙子。带着这个遗愿,1986年9月22日,他的孙子小雪莱和孙媳循其祖父足迹,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寻乌。
小雪莱夫妇来到寻乌县城南门外的马蹄岗,参观了爷爷生活和工作过的住宅、医院。当得知爷爷住过的房子后来曾是毛泽东作寻乌调查的住址、原缇民医院曾做过红军医院时,他们感到无上荣耀,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由于签证时间已到,他们来不及看望爷爷的老友们,带着一种满足和一丝遗憾回国了。临走时,小雪莱夫妇把爷爷的《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和奶奶的《寻乌的故事》两本书赠给了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
鲍斯费尔德的感人故事和小雪莱的寻乌之行,给小雪莱的一位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历史系任助理教授的同学汤若杰以极大的振奋。他产生了一种冲动,要把寻乌和毛泽东作的寻乌调查介绍给美国人,于是他开始了艰辛的翻译工作。由于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使用了一些寻乌的地方客家方言,这给他的翻译增加了不少困难。为让美国民众对这些词汇能有较直观的理解,他在文中导入了6500多条注解和索引。经过3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翻译工作。1990年秋天,汤若杰横越太平洋,从香港经汕头直抵寻乌。他不但解决了翻译《寻乌调查》时遇到的一些语言障碍,而且在开放的寻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回到美国,《寻乌调查》(《Report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From Xun-wu》)这本凝结了汤若杰多年心血的译著终于出版了。该书出版后,很快成为各大学和理论研究机构竞相争购的图书。汤若杰在《寻乌调查》译著的“导言”中,洋洋万言介绍了毛泽东寻乌调查的背景,评述了调查活动及调查产生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寻乌调查》在1982年出版(编者注: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原计划在1937年出版,但1941年报道说遗失了,一直到1982年底才第一次出版)的重要政治意义。 汤若杰在“导言”中高度赞赏道:毛泽东在1930年5月所写的《寻乌调查》,不仅告诉了我们寻乌县的状况,而且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出他视为关系革命成败的调查方法。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动员人民大众,就在于它对地方权力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阶级分析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关键是确保党的盟友,在人力和物力上具有战胜敌人的力量。
汤若杰高度评价了《寻乌调查》在1982年出版所具有的重要政治意义。它有助于我们对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中国政权交替危机的理解。邓小平非常熟悉这段历史和当地人民,因为他在1932年春至1933年4月是寻乌地区的行政负责人,担任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兼任江西军区第三分区政委。驻扎在离寻乌城45公里的筠门岭,领导中央苏区东南边区军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边界斗争。邓小平和其他几位领导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从边远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在作战方针、扩大武装、经济政策、土地分配政策等方面,坚持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主张。业绩卓著。
由于对当时历史有深刻的了解,邓小平决定“撰写”毛泽东生前从未写就的新篇章。像毛泽东和邓小平这样有远见的人,一生遵循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直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寻乌调查》的写作、出版,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鉴于它在当代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的内容、它的编纂,以及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特别值得关注了。
1993年,汤若杰的《寻乌调查》译著再版发行。该书被许多美国学校作为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和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教材。尽管汤若杰从马里兰大学到加州斯坦福大学再到西华盛顿大学。几经辗转,但他一直把《寻乌调查》英译本作为心爱之物带在身边。2003年11月25日,时为美国西华盛顿大学著名教授的汤若杰携夫人再度来到寻乌,将精装英文版《寻乌调查》一书,恭恭敬敬地赠送给马蹄岗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G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