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集体备课

2023-02-25 00:4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因数与倍数集体备课》,欢迎阅读!
因数,倍数,备课,集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2-26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以往的数学教材中这一单元概念多而且集中,抽象程度过高,学生学习时经常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困难的问题。本册书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借助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允许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淡化了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只作为补充知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基础,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加突出它们的应用性。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及倍数的特点,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此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形成良好的数感。


3.了解100以内所有的质数,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质数、合数;会分解质因数。

4.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能有序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准确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 教学难点

1、理解、掌握本单元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建议: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有关的概念与结论、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

1、加强对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的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z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