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性与兴礼乐——孔子正名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方法学意义

2023-08-16 23:3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德性与兴礼乐——孔子正名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方法学意义》,欢迎阅读!
正名,孔子,方法学,礼乐,德性
正德性与兴礼乐——孔子正名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方法学



李景林

【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期】2011(000)003

【摘 要】正名的目标,指向"兴礼乐"的人伦价值系统重建.但它并非一般所认为的"复周礼"或以周礼矫正现实,而是一种以德性的回复为进路的价值重建.孔子正名论所要求的"",是有德者必有言,言而世为天下则意义上的言,体现了一种对至善价值的终极性指向.孔子正名,首先落脚于对社会德性及其表征的德目系统的正本清源,对涉及到为流俗所熟知,朱紫难辨,易于混淆其本质差异的德性及名目的区分界定,尤其严.正名在孔子的思想系统中,具有一种方法学意义上的普遍性."礼以义起",德性内涵的厘清和价值尺度的重建对于礼乐系统的奠基作用,赋予了"正名""兴礼乐"的人伦价值系统建构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意义. 【总页数】7(P65-71) 【作 者】李景林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B22 【相关文献】


1.孔子礼乐思想对现代社会文艺精神的启示意义 [J], 杨婧 2.论孔子正名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J], 刘道岭 3.孔子礼乐思想的现代意义 [J], 李明勇

4.孔子的礼乐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 [J], 李珊珊 5.浅析孔子“正名”思想及其政治意义 [J], 张明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X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