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欢迎阅读!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作者:盛 昆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10期
盛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充分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政治自觉;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根本转变。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强服务,在提升服务水平中增强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党始终以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来实现长期执政、永续执政的根本要求和政治智慧。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新定位新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党的宝贵资源和传家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根于群众之中,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实质就是服务群众的过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终要落实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来。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提升党在基层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根本价值取向,自觉把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的一切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在把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根本要求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检验标准是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要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在推动科学发展、解决民生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下功夫,努力建设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机制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国有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街道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在本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协助和监督作用。高等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事业单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在履行本单位职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推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完成中心任务和健康发展,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做好服务、发挥作用。
三、切实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本领。着力提高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顺应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迫切愿望,紧紧扭住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拓展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深化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提高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地方在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乡村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农事村办”,这些来自实践、务实管用、深受群众欢迎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广,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责任编辑/姜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l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