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

2024-02-14 08: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西方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欢迎阅读!
批判,转向,西方,理论,空间


论西方批判理论空间转向

空间转向改变了传统历史叙事对时间优先性的偏好。空间转向是西方学者列斐伏尔、哈维等人在对资本逻辑空间布展的批判中形成的,是对全球化、市化、网络化时代人类空间实践的理论反思空间转向是对马克思生产方式逻辑的重要补充,但却不能取代生产方式逻辑。



标签:空间转向;批判理论;城市化;全球化

1.“空间转向的基本内涵

空间转向这种说法,并不是单单意味着空间成为被追捧的热题,而其真正的意义旨在改变了传统历史叙事时对时间优先性的偏好,它实际上是对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的一种理论批判,空间转向旨在揭露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空间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得以迅猛发展,本逻辑的展开使主导依赖的空间断裂扩展到全球。1962年,人类学家列维·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中宣告了人类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强调历史在时间中,人种学在空间中1974年,列斐伏尔在《空间生产》中首次提出空间生产念,强调城市空间生产是现代性研究的焦点,工业城市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资本占有空间和重组空间是其榨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式,空间置于社会批判理论的中心,对资本主义城市空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列斐伏尔的空间思想深刻影响了新城市社会学学者哈维。哈维从空间视角研究城市危机等社会问题。他认为,资本的空间转移是解决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唯一途径,因而,地理大发现对资本主义有着特殊的意义,主张应当用史地理唯物主义取代马克思的历史物主义,试图以空间理论补充历史唯物主义



2.“空间转向的实践基础

20世纪70年代,人类空间实践出现新的特点,即全球化、城市化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由此,空间问题突显出来。全球化意味着我们生活中的时空巨变全球化颠覆了人类传统的空间存在方式,人类从空间壁垒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由于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使全球空间显现资本空间的特征。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联袂关系使其成为资本全球积累的空间节点,城市空间生产日益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途径,城市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资本挟制,城市空间的紧缩使其具有了巨大的包容性,多元、异质文化在城市空间的聚集、碰撞使城市问题异常复杂,城市社会关系的优化变成了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理解城乡关系模式的转换需要抓住城市空间优势地位的形成这一主线。现代工业城市崛起与资产阶级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回事。络化的发展昭示着地理的消逝距离的死亡网络时代是一个零距离沟通的时代。网络化打破了旧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秩序,它以高效率高风险并存为基本特征,它赋予了城市空间和全球空间高效率高风险的色彩,极大地




推动了公共空间的扩大、开放和平等,催生了新的社会认同机制和民主模式。是由于空间实践给整个世界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而,福柯提出,20世纪是一个空间崛起的时代。



3.“空间转向的分析评价

空间转向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它的影响下,推动了整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对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而言,空间理论视角或空间话语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一方面,空间理论旨在纠正西历史哲学传统的时间偏好。这种时间偏好往往把历史再现为时间的流逝。而在空间理论中,批判理论家更加尊重多样性、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选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空间思维旨在纠正传统思维的歧出。也就是说,从某种单一本质或同一性角度来思考历史,并将其再现为同质的连续体。一般而言,理论的活力表现为随时代条件转移而自我更新的能力。空间转向如同任何理论转向一样,不可回避大规模的政治经济过程,空间理论需要对社会历史进程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空间生产分析图式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式分析图式的一种补充。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方式分析图式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间历史的历时性分析,另一方面,是空间地理的共时性分析。过去时间历史线索是显性逻辑,空间地理线索是隐性逻辑。西方批判理空间转向的基本意义就是把空间地理的隐性逻辑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英)吉登斯.第三条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空间转向中的文学批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f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