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欢迎阅读!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寻隐者不遇
课时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提高性目标: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完成目标1、2
1.师: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2.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为大家背背吗?
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
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三、质疑问难,讨论释疑完成目标5、6、7 1.学生就刚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1)"云深不知处"中的"深"是什么意思。 (2)诗中的隐者到底是何许人也? 3.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一:
(1)这里的“深”和“篱落疏疏一径深”的“深”意思一样吗? (2)一起看一段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古诗加以区别。
(学生观看《庐山的云雾》录像片段,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仔细看图,加以想象,试用一段话生动地描述所看到的画面,从而直观、深刻地理解“深”的意思。) 问题二:
(1)这首诗中,只有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而两人议论的中心——隐者却始终未出场,我们只是从他们的对话中对隐者的言行略知一二。这正好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隐者到底是何方神圣,诗人为何不辞辛苦来寻他?
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隐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可能是被贬官而隐居,也可能是厌恶尘世间的浑浊,弃官归隐……) (2)小结:一位世外高人的形象在大家恰如其分的想象描述中隐隐约约地显现出来,这不正体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吗?正因为所要塑造的人物是一位隐者,含蓄模糊的描写正好跟隐者的身份相吻合,这实在比正面描写要高明得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f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