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大学生网络贷款危害及防范措施》,欢迎阅读!
浅谈大学生网络贷款危害及防范措施
作者:杨曼
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7期
摘要在大学生所面对的各种新生事物中,校园贷因其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受到师生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校园贷——这一因网络而衍生的新奇事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往往被其低门槛、宽审核的放贷程序所吸引,殊不知其背后隐藏着高额利息的风险、逾期偿还的多重压力,甚至存在“以贷养贷”的巨大陷阱。面对这样的形势,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迫在眉睫。
关键词 网络贷款;大学生;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7-144-02
1 大学生网络贷款风险防范意识现状
目前大学生网贷分期品牌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旨在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主要有趣分期、任分期等;二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借贷双方利用中介机构推出的网络平台完成小额贷款交易的新型金融业务),包括校园贷、投投贷、名校贷等平台;三是阿里、京东、苏宁、国美等传统电商平台。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到一半。
究竟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贷款有没有足够的警惕性,我在我所负责的8个班级共计309名学生中通过班级qq群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学生都听说过校园贷;超过一半学生表示缺钱时也许会考虑使用校园贷;32%学生认为校园贷没有风险,57%学生对校园贷风险表示不清楚,仅有11%学生认为校园贷有风险;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大学生群体对于校园贷款风险防范意识急需加强。
2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危害
2.1高额利息产生高额债务
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往往被校园贷广告醒目标注的零利息、低利息所吸引,那实际校园贷的是不是如同所宣传的是零利息低利息呢?大学生小王从某校园贷平台贷款7000元,期限6个月,利息477元。表面上看,半年利率为6.81%;但实际上,所贷出了7000元,扣除掉手续费420元和押金700元,实际到手只有5880元,但是还款却要按照7000元还。如果不逾期,半年费率则为15.3%,年费率为30.6%;如果逾期的话,700元押金将要扣除,则半年费率高达27.2%。而目前银行贷款一般半年费率不超过5%,校园贷的做法已经违背国家规定“民间借贷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的4倍”,这样的高利率已经构成了事实上的高利贷。除此之外,贷款过程中逾期罚款、逾期管理费、借款服务费、借款手续费等数十种变相收费无形增加了借贷成本,使得借贷实际费率更高的惊人。在这样的陷阱下,“借款8千还8万”如此新闻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2.2降低贷款门槛,诱发无节制消费
从校园贷款的这些陷阱中能看到的只是冰冷的数字,但是他给学生带来的现实伤害确远远不止于此。目前各校园贷的门槛非常低,绝大多数借贷平台只需要填写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就能够轻易贷出钱,而大学生自制力普遍较差、经不住诱惑,易产生冲动消费、无节制消费。根据调查显示,超过67%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贷款购买电子产品、高档化妆
品等非生活必需消费,不仅扰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更是在学生中传递了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
2.3暴力催款方式,给学生身心带来巨大压力
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按时还款。而面对逾期还款的学生,除了每天累计的高额利息外,校园贷公司甚至会用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将学生欠款信息发送至该生所有亲戚朋友等方式暴力催款,使得欠款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安心学习生活。
2.4缺乏有效监管,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灾区
2016年3月,河南大学生郑某以28名同学之名贷款58.93万元,用于网络赌球。最终不堪压力,走上绝路,结束了自己21岁的生命。通过校园贷款进行赌博,而导致债台高筑的大学生绝不是个例。相当一部分校园贷公司为了引诱大学生参与网络赌博活动,因为一旦参于赌博输完钱,就会继续想办法贷款。除了赌博,校园贷也藏着重重诈骗。今年2月,吉林长春警方破获一起特大“校园贷”诈骗案。犯罪分子以在校生做兼职“刷单”为名,发展“校园贷”下线,实为开展传销式非法敛财,涉案的150多名学生正是抱着天上掉馅饼、空手套白狼的想法,才落入犯罪分子的层层圈套。然而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既是受害者也是作案人,在他们被催款后继续采用诈骗的形式,用他人的贷款弥补自己的资金缺口。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面对这些学生的的除了需要偿还的高额债务,还有法律的严惩。
3 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贷款风险防范意识
3.1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贷款,关键还是在教育。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定期的谈心谈话,引导大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正确面对和把握人生。同时理性看待金钱,弘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追求与学生身份和家庭实际不相符的物质享受。在学生中要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消除攀比心理,引导学生健康消费、理性消费,从根本上防止网络“高利贷”现象的发生。
3.2加强宣传,提升大学生风险防范能力
辅导员要加强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以防落人犯罪分子设计的层层陷阱。其实稍有金融常识的学生,很容易识破各类网络贷款的虚假宣传,更不会掉入零利息、低利息的陷阱。与此同时,辅导员应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利用校园微信群、校园网等载体,全面加强防范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还要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明确法律底线,自觉抵制赌博、高利贷等违法犯罪行为。
3.3加强监督,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应当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建立以班干部、学生党员为主线的信息采集机制,辅之以辅导员定期宿舍走访,关心学生的日
常生活,及时发现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多种媒介,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将不稳定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确保学生远离网络贷款风险。
4 小结
“校园贷”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成为近两年P2P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其所暴露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已经得到有关部门重视: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随着管理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文件,校园贷的发展得到了有效遏止。然而类似金融陷阱却不会止于此,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理财观,理性看待金钱,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才能不会落入“迭代更新”的陷阱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e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