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第一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2022-12-31 11:1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学:第一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欢迎阅读!
教育学,幼儿,目的,我国,教育
第一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教育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某种主观“要求”,这种要求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这就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应达到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它规定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决定着教育制度的建立以及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手段的选择。同时,它指出了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教育结果,教育对象的发展实行某种教育控制,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教育如果没有目的,教育就会变成无方向、无组织、无计划的活动,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也是检验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的依据。

教育目的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任何一位教师,不管他自觉与否,他的一切教育动都要受教育目的的支配。因为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目的性。教师是教育动的组织者,他必然要按照他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去选择教育内容、采用一定的教育手段方,考虑一定的组织形式。可以说一切教育过程都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和支配下进行的,而教育目的又是通过教育过程来实现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客观规律。应当看到,每个教师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其自觉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教师能明确地认识到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整个教育过程能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去进行,教育成效也大。有的教师由于对教育的的认识模糊,所组织的教育活动目的性不强,就不可能正确地发挥教育作用,甚至偏离社会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目的,自觉加强教育活动的目的性。组织各项教育活动前,应考虑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对受教育者起什么作用,它和总的教育目的的关系,并始终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进行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依据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1956,我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内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办法就是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样,教育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培养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57,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遵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目的,我们培养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教育目的的贯彻,一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粉碎“四人帮”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重申了“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我们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化文化的劳动者。

19855,党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中央在教育工作上所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决定》指出:教育工作必须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培养目标,是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到八十年代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革贫穷、落后的命,实现四化的宏图,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的新一代人才大军。这样的新一代,不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四化的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纪律,还应该具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勇于创造科学精神。如果缺乏这种时代精神,没有理想,没有纪律,没有奋发进取的精神,不管有多少知,也不能算是我们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新时代的培养目标,是对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培养目标的继承和发扬。它充分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我国四化建设的宏伟任务对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所规定的新时代新人才的质量规格,来培养、教育新一代。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的依据

每个国家教育目的的确定和提出,不是少数教育家和政治家个人意志的表现,而是以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依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有以下二点依据: 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科学地预见到随着新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将导致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在体力和智力方面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应有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通晓整个生产体系,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完全摆脱由旧式分工所造成的人们职业的局限性和发展的片面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人的片面发展(主要表现是智力和体力的片面发展),是由于生产过程旧的分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造成的。这种片面发展,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中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工场手工业工人“一生束缚于一定的工具之上”,“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其它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后来,手工业生产为大机器生产所代替。但是,由于生产过程继续保持着旧的分工,工人又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人们的发展仍然是片面的。 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化大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和社会工的不断革命,要求工人经常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换到另一个生产部门。这种劳动方式的变,要求工人尽可能多方面发展,即要求以全面发展的人来代替片面发展的人。同时又指出: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劳动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短了劳动时间,使劳动者有从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娱体育学习研究等多方面活动的机会,这就为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关系的阻碍,人的全面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以欧文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提出过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他们幻想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依靠教育的力量就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合理内核后指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公有制以后,在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高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XS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