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说虚实结合中的“虚”》,欢迎阅读!
![虚实,结合](/static/wddqxz/img/rand/big_75.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说虚实结合中的“虚”
作者:马志伦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07-01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虽然虚实并用,但重点往往是在虚写的一面。虚写的要义是想象。想象当然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对象的限制,具有无限的宽度,以此拓展情感的深度。
想象的角度是多样的,一是立足于现在,从己方的角度设想对方此时的行为和心理,以此来表达自己现时的内心情感。经典的要数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离家在外孑然一身的诗人,这时正望着天空清冷的月亮,于是便想象在鄜州家中的妻子,此时也正倚在窗前,抬头望月思念着在长安的自己,以此表明自己思念妻子儿女的心情。二是立足于未来,想象以后双方会面时,再来述说自己当时的所遇以及思念对方的心理。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为“巴山夜雨涨秋池”,阻隔了诗人回家的路径,心情焦灼的诗人只能以想象宽慰自己:将来回家和妻子相聚,当妻子问起自己为何延误了归期时,再把今天所遇的困窘和思念之情向妻子倾吐。三是想象过去的情景(包括人和事),显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画楼西畔桂堂东”写的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但并没有具体指明是在哪里,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是实境虚写。在这旖旎的环境、美妙的时刻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在心中自个独自回味。“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一联写宴会上的热闹情景,则是虚境实写,这曾是诗人与他的意中人共同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在此诗人从对方处境展开想象:宴席上的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灯红酒暖,觥筹交错,其乐也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自己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另有的想象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怀想他(她)所怀念的一方的思想情感以及心理,实则也是表达作者自己的一种感受。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思妇根据自己平时与丈夫恩爱相处以及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当然思妇想象的背后其实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想象中有想象,是虚写妙用的精彩一例。
虚写的实质是寓实于虚,用虚拟的场景来表现人物(或是作品中的人物,或是诗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想象中的环境里实现人物的所思所想。如岑参的《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后两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写思后之梦,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刻便实现了,由此模糊了时空的距离,虽嫌迷离,但终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如果说岑参在《春梦》中勾勒的情景至少还有着真实的影子,那么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却是现实当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段文字将虚幻之境照实写来,并且写得美轮美奂,而后幡然醒来,却是南柯一梦,令人嗟叹不已,诗人的失意之情昭然若揭。《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此诗运实于虚,创设出种种“真实”的场景,其实只是幻觉,是女子在白日做梦,幻想着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和饮酒自宽等种种情形,不过表达出的思亲情感是如此的真挚和强烈,不能不令人动容。
值得指出的是不少想象还以留白的形态展现。留白是未能展开的想象,或是没有完成与中止的想象。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此诗没有写正面战场的激烈搏杀,却是以胜利的结局来表达喜悦之情,只写了开始作战和战斗结束两头,中间即战争的场面是空白,只有靠想象去填补。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回家以后会看到听到何种情景与故事,一切都是未知数,有头无尾,无限种可能,只能留待不远的将来得到验证。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的下片是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未来如何,将是一个渺茫的问号,不会有即时的答案,致使伤离别的情感无法平复。
留白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问号,还是一种悬念。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梦渔阳”,梦见了什么,梦见后怎样?提笼少妇昨夜之梦境以及她的此刻心情,留下了诸多空白,成了一个悬念。王驾的《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结句中的一个“疑”字留下了可供遐想的无限空间,因为邻家小园与诗人的小园只有一墙之隔,一样的园地,蜜蜂与蝴蝶却是纷纷过墙而去,心中不得不多了一份疑心,那么邻家之园究竟有何吸引蜂蝶飞去的魅力,答案也许有多种,成了一个无法抹去的疑问,费人猜想。
诗贵含蓄,所谓含蓄就是要求在情感的表达上忌浅露,于是在诗词的情感表达上,就有寓情于景、巧用典故和虚实结合等一系列委婉表现情感的方式。虚写的作用正如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所说的:“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诗词因为篇幅相对短小,容量有限,运用虚写,能使诗词的内涵丰富,外延无边,有利于诗词境界的创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R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