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后现代主义英美文学概览》,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后现代主义英美文学概览
作者:王庄严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4期
摘 要:二战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观和审美观,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本文以具体英美作品为例,说明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文学特征 英美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既没有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也没有中心文化和价值观。 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后现代主义英美文学以以下作品为代表,体现了不确定性、多元性和语言游戏等特征。[1]
一、《墙上的斑点》:创作手法的多元性奠定了意识流小说在后现代小说中的地位 《墙上的斑点》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于1919年的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也是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以其新颖的创作手法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作者通过墙上的一个斑点展开自由联想,显示了意识的流动,表现了精神世界的纷繁复杂。当看到墙上的斑点时,思绪万千,她首先回忆起当时炉子里生着火,由火联想起一面鲜红的旗帜,又想起红色骑士潮水般涌来。文章最后一句里意识时间颠倒往复。小说借用意识时间把现在的真相和过去的事实配置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2]
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墙上的斑点》中,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隐约可见的是作者潜意识中对于这种人物意识的执著和探索。
在《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的意识就呈现出一种随心理过程任意流淌。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心灵史诗。
二、卡明斯诗歌模式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语言游戏现象
卡明斯(e.e.cummings,1894-1962)是美国20世纪现代主义实验派诗人的先锋。卡明斯在诗歌创作中常常置传统于不顾,大胆地对诗歌的形式、语言等进行彻底改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卡明斯式诗歌模式。在卡明斯手中,罗马拼音文字似一堆字母零件,任由他拆卸、重组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表现独特的效果。形象地说,他让桶状的诗节爆炸开来,犹如失去了铁箍而散开来的木桶。这与分析立体主义如出一辙。
以卡明斯的形体诗《落叶》为例,诗中写道, l(a le af fa ll s) one l iness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一片叶子在风中飘落的情景描述的淋漓尽致。他打乱了单词的顺序,用法语的阴阳le/la暗示了男女的缠绵之情;用af\fa 的颠倒展示了叶子在下落过程中翻来复去的情形;用II描绘了树干;用S)描绘了小草;one体现了一个人的孤独,体会了最后归一的情形。整篇诗采用了分辞法,即将一个、几个词或词组插入到另外的词或合成词中。诗中落叶( leave falls)与孤独( loneliness)像失去向心力似地纷纷散落、下坠。尾行的“iness”在音韵方面,结尾的“ss”是清音,有静寂之感,又和前面“falls”中的“s”音押韵,产生一种尾曲的效果。
卡明斯的“拼贴法”则能更直接地表现事物。这首先表现在他常用到的一种修辞:转类修饰语( transferred epithet) ,即是将本应该用来修饰某一类名词的修饰语用来修饰另一类名词,与另一事物“拼贴”在一起。卡明斯还频繁使用插语法(parenthesis) ,即将括号括起的内容附着在被修饰词之前,以强调“即将括号括起的内容附着在被修饰词之前,以强调“综合”或叠加的效果。[3]
三、后现代小说的根源与特点.
二十世纪中叶,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阶段。此时的人类社会面临着种种困境。种种不同于人类任何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自然也会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反映出来。正如当代思想家和理论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的:后现代主义是随后工业社会的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临而兴起的,是社会形态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后现代主义小说正是从超现实、虚无主义的角度出发,用荒诞的笔法、多层次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后现代主义实验性新手法来折射、揭示当代西文资本主义社会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的。
20世纪中期,出现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元小说、新小说,荒诞派,反小说,垮掉派等等。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家,约翰·巴斯写作了许多颠覆传统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小说,使用了元小说、戏仿和反讽的写作方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约翰·巴斯揭示了小说的虚构本质,消解了固有理念,并展现了世界本身和人类行为意义的不确定性。另外一位美国后现代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作品《V.》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经典。《V.》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展示了纷繁多样的场景或事件,影射着社会的涣散和无序,人类的盲目和无奈。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以其黑色幽默著称,通过虚构战争时期的一个小岛,间接暴露了美国社会官僚与资本勾结的腐败本质和统治集团给普通人民带来无尽痛苦与死亡的罪恶。还有必要提到的作家是冯内古特。社会的不公正,经济的不平等,环境的破坏性开发,和军事上的穷凶极恶的暴行,都成为他持久的小说主题。冯内古特的小说中的元话语,暴露了一个混乱且危险的人类社会:科技被用来威胁和毁灭人类,资本主义通过肮脏手段去赚钱并破坏环境与文化等等。所以,我们看到,冯内古特、品钦、巴思等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一直在忙于挑战小说的传统观念、挑战关于艺术家、艺术品和读者三者之间关系的传统观念,同时又深深地关心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在进行心灵的炼狱,在努力地寻找亮光。[4]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2]李为民:《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里时间和意识的重要意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9年,5月
[3]孟焱:浅谈卡明斯的形体诗《落叶》《文学赏析·双语学习》, 2007年12月 [4]祝钰,胡娟:《中的意识时间解读》,《新课程研究》,2008年6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P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