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论略》,欢迎阅读!

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论略
摘要:文章利用学习风格检测表从4个维度考查了学生8种类型的学习风格分布情况,并调查了学生学习风格与性别及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在“积极主动/深思熟虑”维度,两种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比例大体相当,在“感觉/直觉”、“视觉/语言表达”、“循序渐进/总体统揽”等三个维度,其中大多数受试者是“感觉型”、“视觉型”和“循序渐进型”学习者。另有四个维度的学习风格与性别和英语成绩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性。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学习风格;成人;英语学习 一、引言 本着促进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目的,试图通过实证研究了解成人学习者学习风格分布情况并希望为改进成人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国外学者对于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让人目不暇接。Brown(1987:79)认为学习风格反映个体一贯的、相当持久的一种趋势或偏好。Felder & Henriques(1995)认为学习风格指个体获取、保留和恢复信息的方式。语言学习风格则是指学生在一种新的语言习得中选取总体学习途径的主要倾向(Ehrman&Oxford,1995)。语言学习风格研究使用的的测量工具多种多样,目前没有一致的结论。Keefe在1983年提出了“学习风格测验图”,在该模式中他们从认知、情感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对学习风格进行研究。Willing(1988)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4中学习风格:具体型、分析型、交际型和权威型学习风格。Ehrman&Oxford(1995)使用的测量工具Myres—Bfiggs Type Indicator(简称MBTI)是二语习得学习风格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个工具,它从4个维度考查受试者:外倾型/内倾型、感觉型/直觉型、思考型/情感型、判断型/感知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Richard M. Felder和Barbara A,Soloman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和学习风格的内涵,也从4个维度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积极主动型/深思熟虑型(Active/Reflective Learners)、感觉型/直觉型(Sensing/Intuitive Learners)、视觉型/语言表达型(Visual/VerbalLearners)、循序渐进型/总体统揽型(Sequential/GlobalLeanrers)(姚孝军,等,2010)。
国内学者李冬耘(2005)对学习风格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和相关的实证研究。姚孝军等人(2010)对某农业大学844名学生(包括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实证研究,其中涉及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
然而,国内目前针对成人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仍旧停留在理论介绍和探讨层次。现有的关于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研究(黎燕,2002;余华荣,1999;陈金钟,2004)基本上也是以理论讨论为主。总的来说,在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以综述或建立在逻辑分析基础上的思辨性理论研究为主,经验主义色彩比较浓,实证支持行对缺乏,研究面相对较窄。因此,本文主要想了解以下问题从而达到促进英语教学的目的:一是成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总体分布情况如何;二是成人外语学习者学习风格与性别及学习成绩之间有无相关。
二、研究方法 1.受试者
本研究的受试者来自笔者所教授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0年人
校的成人英语专业专升本11班学生,共3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25人,入校时平均年龄25.5岁,最大31岁,最小22岁。学习成绩我们分别采用了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精读课期末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其中: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题型,60%-70%的考试内容来自课内;口试采用了非命题式小组表演英语短剧的方式,教师从流利程度、语言准确得体性、表演水平和事先准备情况等方面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
2.测量工具
本研究利用Felder和Soloman(Felder & spurlin,2005)结合其教学实践而开发的用于甄别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风格检测表(Index of Learning Style,简称ILS,网址WWW.Engr.ncsu.edu/learningstyles/ilsweb.html)来研究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该检测表从4个维度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每个维度设计了11个问题,每个问题有2个备选答案,要求受试者二选一,分别考查每个维度的两种风格。例如,在积极主动/深思熟虑维度,积极主动型学习者喜欢通过亲自尝试或从事一些积极主动的活动,如讨论、解释来更好地保持和理解信息,他们一般比较喜欢小组学习;而深思熟虑型学习者喜欢先仔细思考以后才开始一些活动,他们更喜欢单独学习。在感觉/直觉维度,感觉型学习者喜欢学习事实性的知识,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倾向于通过良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容易记住实时性的内容;直觉型学习者喜欢学习概念性和理论性的内容,喜欢创新,善于掌握新概念,擅长推理和抽象,喜欢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视觉/语言表达维度,视觉型学习者善于记住看到过的东西,如表格、图片、地图、电视、电影等;语言表达型学习者善于通过书面或口头信息学习。在循序渐进/总体统揽维度,循序渐进型学习者喜欢通过有层次有步骤的逻辑顺序理解内容并解决问题,按部就班地学习;而总体统揽型学习者喜欢先从整体上理解内容,倾向于跳跃性思维,他们一般不关注概念间的联系,更多以顿悟的方式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总的来说,该测量表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问卷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本调查数据的采集在第二学年初进行。
3.数据分析
在处理学习风格的调查数据时,我们把每个维度的一种风格标记为1,另一种标记为0。本研究把积极主动型、感觉型、视觉型和循序渐进型标记为1,另外四种风格标记为0。由于每个维度有11个问题,这样每个维度的最高得分为11分,最低为0分。每个维度得分越高则表明标记为1的这种风格越明显,反之亦然。在区分学生学习风格时,如果学生得分为0-5分,则该生属于标记为0的风格;如果得分为6—11分,则属于标记为1的这种风格。例如,学生在“感觉/直觉型”维度得分为9,就属于感觉型;如果得分为4,就属于直觉型。我们利用SPSS 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百分比等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学生年龄为因变量、学习风格为自变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学习成绩以及学习风格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1.学习风格的总体分布情况
表1呈现了所有受试者的学习风格总体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积极主动型学习风格比例和深思熟虑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比例大体相当,分别占55.6%和44.4%。在其他三个维度,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风格属于感觉型、视觉型和循序渐进型,比例分别占69.4%、80.6%、80.6%。
这个结果和姚孝军等人(20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学习风格与与性别的相关关系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四个维度的学习风格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比较小,男女分布不均衡有关。
3.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情况
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与笔试和口试成绩都没有显著相关,口试成绩和笔试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口试成绩越高的学生笔试成绩也越高。循序渐进程度和积极主动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循序渐进程度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深思熟虑的学习风格(见表3)。
四、总结与建议
研究发现四个维度的学习风格与性别和英语成绩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性。在“积极主动/深思熟虑”维度,受试者两种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比例大体相当。因此,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既要设计一些对话、讨论、竞赛、表演等小组互动参与性活动,也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独立阅读、写作和思考,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到一个有机的平衡。
在“感觉得/直觉”维度,本研究受试者一多半(约70%)是“感觉型”学习者。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成人学习者在英语学习内容方面更喜欢句型、词汇和语法等具体语言信息的学习和操练,习惯于记忆一些和语言有关的事实性内容,而对相关的语篇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关注不多。这个调查结果似乎可以给我们之前的困惑提供一些理论上的解释。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参考这个研究结果,就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过度地向“感觉型”学习者偏重,这样会使“直觉型”学习者非常痛苦,所以合理融合两类学习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在“视觉/语言表达”维度,本研究绝大多数受试者是“视觉型”型学习者,这与其他一些研究显示大多数成年人学生的学习风格是视觉型的研究结果一致(Barbe&Milone,1981;姚孝军,等,2010)。虽然目前我国不少大学的英语教室配备了电脑多媒体设施,课堂上增加了视觉信息的输入,然而笔者所任教的这所部属著名外语类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还远远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室,英语课堂教学的信息输入方式仍然以语言表达为主,这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不匹配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成人英语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优势,增加图片和视频等视觉信息的输入。
在“循序渐进/总体统揽”维度,其中绝大多数受试者是“循序渐进型”学习者。我们还发现,循序渐进程度和积极主动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循序渐进程度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深思熟虑的学习风格。循序渐进是一条基本的教学原则,一般来说,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也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循序渐进风格的学生应该能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尽量平衡循序渐进和总体统揽的平衡,同时要特别注意帮助那些总体统揽型的学习者,例如,我们可以在课程最初说明课程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加以联系,利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的视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