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的叙事分析

2023-01-12 18:4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屈原列传》的叙事分析》,欢迎阅读!
屈原,列传,叙事,分析
《屈原列传》的叙事分析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中的第一篇。 《屈原列传》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叙述了屈原的家世、身世、政治抱负、理想和遭遇,并揭示了其悲剧的社会根源;二是叙述了他游说楚怀王,以及楚王和群小的种种表现,并深刻分析了其失败的原因;三是记载了他流放期间,怀王两次召他回朝任职,而他都委婉地予以拒绝,最后悲愤地自沉于汨罗江。 作者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叙事的,全文以屈原同楚国上层统治集团中的某些人物或一类人物相比照,来表现他们的优劣,他把他们一一加以铺陈和描写,让读者比较得出自己的评价。例如《屈原列传》第二节中,就有多处这样的描写,既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又点明了故事所处的环境和气氛,还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如《国语》中有“人材”“小材”“大才”“小材”“不材”等形象的比喻,来概括描写不同人物的才能特点,而司马迁则是用《左传》中“材”的意义,将“小材”“不材”置换为“小节”“大节”“名节”。同时,文章还运用互文手法,用“接着以伯昏无人与()命矣”一句,使前后上下文连贯起来,既表明屈原的品德和节操,也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对当时楚国上层统治集团的批判和谴责。

在与楚怀王交往之前,屈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却仍满怀信心地前去进谏,而当怀王被上官大夫等谗毁赶下台后,屈原的理想更加幻灭,又无力挽回,遂以沉江殉国来证明自己的忠贞不贰。此外,文中还对上官大夫和怀王佞臣郑袖,以及楚国贵族群小,



- 1 -


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抨击,这些描写对塑造屈原的形象,无疑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这是司马迁受时代的局限,是带有某种偏见的,所以难免会对某些人物做过分的褒扬或贬抑,如关于怀王,虽然文中极力渲染其“美丽”“贤明”“修明”,却没有指出其致使楚国衰弱的三个原因,即不能修明法度,不能严明赏罚,不能明辨是非,最后只能落得身死国亡的结局。又如关于屈原,虽然作者不惜笔墨地去描写他的节操、气概、才学和他作为诗人的浪漫精神,却也掩盖不了他所犯的历史错误和思想局限。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作为诗人和爱国志士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楚国的重臣,在内政上应秉公执法,对楚王多加谏劝,而不是欺上瞒下,参与到权力斗争之中。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Da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