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个月幼儿的早教知识》,欢迎阅读!
一个月幼儿的早教知识
1月婴儿早教知识:刚出生婴儿咳嗽怎么办
婴幼儿不会吐痰,即使痰液已经咳出也只会将痰液吞下胃。父母在宝宝咳嗽时,抱起患儿,用空掌轻轻拍宝宝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时宝宝就咳嗽,说明宝宝的痰液就积在此处,应重点拍。
多数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积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宝宝就会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动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在宝宝刚睡醒或临睡前实行。
1、用几个枕头做成一个有斜度的平面,倾斜度约为20~30度左右,然后让宝宝俯卧在枕头上头低脚高。这样利用地心吸力,使肺部的痰液自动流出。
2、除了上述俯卧的姿势外,还可让宝宝侧身睡在枕头上,左侧卧或右侧卧都能够,同样头低脚高。因为采取不同的位置摆放身体,会令肺内不同部位的积痰容易排出。
3、让宝宝仰卧在枕头上,头低脚高,令痰液容易排出。
爱心叮咛:每个位置约停留5分钟。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的现象,应立即停止。
第二式:拍痰法
1、在位置除痰的基础上再加上拍痰法,能更有效地将痰排出。原理是通过空气及手掌的震动力,深入肺部,使积痰松动而排出。方法是让宝宝俯卧在有斜度的平面上头低脚高,妈妈一只手护住宝宝背部,另一只手窝起手掌,用空心掌轻拍宝宝背部。
2、维持同样的姿势及手法,在宝宝上背部的左右两边轻拍,目的是拍走积痰。每个动作需拍3-5分钟。
1月婴儿早教知识:新生儿大脑发育迟缓的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具备了一些本能的神经反射本事,这些反射只在一定时间内存有,如果出生后这些反射不出现,或者到了该消失的时候不消失,都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可能存有问题。这类反射有以下6种,家长不妨用这些方法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
觅食反射:妈妈可用手指触及新生儿的一侧面颊,这时,孩子的头会立即反射性地转向该侧。若轻触其上唇,孩子会有吸吮动作,表现出想吃东西的样子。正常情况下,这种反射在孩子出生3~4个月时消失。
抓握反射:可用手指或玩具等接触孩子的手心,这时,他会本能地做出抓东西的动作。这种反射在孩子出生后3~4个月时消失。 吸吮反射:用奶头或其他物品接触及孩子的唇部,或将奶头放入孩子的口中,即可引起孩子出现口、唇、舌协调运动的吸吮动作,甚至孩子的小手还会不由自主地去抓握奶头。此反射在孩子出生后4个月左右时消失。
脚趾反射:用钝尖的物体由孩子的脚跟部向前划足掌外侧,可引起孩子的脚拇趾背屈,其余4趾既不弯屈,并呈扇形展开。也有的脚趾表现为脚拇趾背屈,其余4趾既不弯屈,也不呈扇形展开。也有的脚趾表现为其他反射形式。但不论出现何种反射表现,都是一种好兆头。此反射在出生6~12个月时消失。
拥抱反射:让新生儿仰卧在床上,托隐他的头颈,然后突然放低孩子的头位,使头向颈后屈曲10~15°角,这时,孩子会出现两臂外展,接着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或者在新生儿头部附近,用手拍击其床垫,孩子也能够出现这样的反射。这种反射在孩子出生3~4个月消失。
踏步反射:扶新生儿腋下,使其站立在床上,身体略向前倾,孩子就会出现踏步动作。此反射在孩子出生6个月后消失。 1月婴儿早教知识:刚出生的宝宝该不该刷牙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能够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刷牙不但能够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还能够起到按摩牙龈,促动牙龈血液回圈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营养和氧的供应,以利组织代谢,提升牙龈的抗病水平。所以,刷牙是维护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牙周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开始就应该注意让孩子掌握准确的刷牙方法,避免过多的拉锯式的横刷法。错误的刷牙方法不但不能把牙齿刷干净,还容易造成牙齿脆弱,以后孩子使用稍硬的牙刷刷牙,牙龈就会疼痛。准确的刷牙方法:把牙膏挤到牙刷上(黄豆粒大小就能够),顺牙缝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竖刷。
上下、内外都是顺着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能够横刷。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钟,每个面要刷15~20次。刷完后用清水将牙膏全部漱出。最后由妈妈检查,没刷干净的地方,妈妈用蘸过清水的棉签轻轻擦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vt.html